晴時多雲

  • 2024-04-29 17:05

    照護台東2歲以下弱勢家庭孩童健康 高端提供免費腸病毒疫苗接種

    即使武漢肺炎(新冠病毒、COVID-19)嚴峻期間,高端疫苗事件在台東一樣引起高度議論和排斥,如今高端公司則是與台東縣府合作,提供2歲以下小孩共400劑腸病毒71型疫苗,針對中低收入戶免費施打,如今疫苗與時空背景不同,地方官、民皆歡迎高端協助。公司執行副總李思賢表示,根除疫病是每個疫苗廠的夢,「相信

  • 2024-04-29 10:48

    健康網》幼兒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 醫:出現6前兆速就醫

    葉立斌/核稿編輯近期國內腸病毒疫情快速上升,據疾管署資料,目前全國腸病門急診就診人次統計,已超過流行閾值,是10年來同期新高,且今年累計1例重症病例,為感染克沙奇A10型。彰化秀傳急診小兒科黃士倫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

  • 2024-04-28 16:32

    健康網》「好多人上吐下瀉」醫籲這樣遠離腸胃型病毒

    葉立斌/核稿編輯近期為腸胃型病毒的流行期,有兒科醫師分享,近期不少人上吐下瀉,受影響的群體從兒少,乃至於成人甚或年長者都有。兒科醫師林智葳除了在FB分享「阿嬤代孫子女看醫師」的趣事以外,也提醒大眾用餐前務必仔細洗手。林智葳在粉專「醫心葳你Wei醫師~林智葳醫師」分享,近期有位阿嬤因上吐下瀉前來就醫,

  • 2024-04-28 13:19

    健康網》腸病毒、諾羅流行中 醫:慎防幼童病毒性腦炎

    葉立斌/核稿編輯疾管署示警,腸病毒已經進入流行期,同時造成不少人上吐下瀉的諾羅病毒也肆虐中。兒科醫師傑登提醒,腸病毒與諾羅病毒可能入侵腦部,引發腦炎;而典型症狀為肌躍型抽搐,有點像受到驚嚇,在睡覺時特別常見。兒科醫師傑登在臉書專頁「傑足先登 傑登醫師」發文分享,目前諾羅病毒和腸病毒流行中,雖感染者在

  • 2024-04-27 22:19

    健康網》腸病毒升溫 男童中鏢高燒「手、足、口長滿水泡」

    林曉雲/核稿編輯全台腸病毒疫情升溫,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就診人次上週單週逾1.1萬人次,「創10年新高」。林口微笑親子耳鼻喉科診所醫師分享門診個案,有一名男童一開始出現高燒症狀,接著手掌、腳掌、嘴唇周圍,出現大量的扁平紅色斑塊、水泡,為典型手足口病表現。治療一週後,疹子才消失。

  • 2024-04-27 17:10

    腸病毒來勢洶洶 桃園議員促補助打疫苗

    全台腸病毒疫情升溫,就診人次單週1.1萬人次「創10年新高」進入流行期,桃園市跨黨派議員質詢認為,預防腸病毒最有效方式就是疫苗,但完整接種流花費近萬元,民眾無法負擔,希望市府能研擬補助方案,對此,衛生局長劉宜廉表示,已提供弱勢家庭新生兒免費施打,後續評估接種效益再推動全面補助施打。

  • 2024-04-26 16:47

    腸病毒疫苗需自費 新北議員促補助弱勢 市府允研議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日前指出,國內腸病毒疫情呈現上升趨勢,新北市議員江怡臻今(26)日質詢指出,腸病毒疫苗接種需自費,單劑4千元,完整接種需2劑,弱勢家庭可能難以負擔,希望市府提供弱勢家庭兒童疫苗公費接種。衛生局長陳潤秋指出,完整接種經費較高,市府願研議弱勢家庭補助,也會持續加強衛教宣導。

  • 2024-04-24 18:27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 小兒科醫:2發燒幼童就有1確診

    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高於1萬1000人次的流行閾值,進入腸病毒流行期,就診人次也創10年新高,台中市近3週門診就診人次也比去年同期多出3成到1倍,疫情也升溫,小兒科醫師觀察,近期門診發現國小低年級以下發燒兒童有一半出現咽峽炎或是手足口症,提醒防疫。

  • 2024-04-24 15:39

    腸病毒創10年新高!專家籲嚴守「生病不上課」

    腸病毒傳染力強,近期疫情快速上升,根據疾管署公布最新監測資料顯示,目前全國腸病門急診就診人次統計,已超過流行閾值,且是10年來同期新高,彰化縣衛生局呼籲家長和教托育機構提高警覺,嚴格執行「生病不上課」的原則。目前,全國腸病毒感染疫情持續惡化中,實驗室的監測顯示,克沙奇A型病毒是目前的主要病原,而可能

  • 2024-04-24 13:12

    桃園市腸病毒流行期 前一週腸病毒通報1055例80班停課

    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桃園市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已連續3週(3月31日至4月20日)超過流行閾值(1200人次),進入腸病毒流行期,衛生局表示,依「桃園市腸病毒防疫措施」規定,國小低年級、幼兒園、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應配合「1127」停課規定,根據桃市府教育局統計,4月17日至今(

  • 2024-04-24 05:30

    腸病毒提早進入流行期 單週逾1.1萬人次就診

    腸病毒上週門急診達到1萬1643人次,較前一週上升22.3%,為近10年同期最高,已達流行閾值1萬1000人次,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宣布進入流行期,較往年提早1、2週,預估今年主要流行克沙奇A型,提醒民眾注意防護措施。預估今年主要流行克沙奇A型

  • 2024-04-23 14:36

    腸病毒單週就診達1.1萬人次 創10年新高進入流行期

    衛福部疾管署今(23日)公布,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達到1萬1643人次, 較前一週9518人次上升22.3%,已達流行閾值1萬1000人次,正式進入流行期,提醒民眾注意防護措施。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根據監測資料顯示,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1萬1643人次,研判國內進入腸病毒流行期且近期疫情呈

  • 2024-04-22 19:30

    健康網》腸病毒恐釀結膜下出血 醫:避免摸眼睛

    相關新聞請見腸病毒將進入流行期! 醫列10大QA:一直嘔吐當心腦炎前兆葉立斌/核稿編輯近期與腸胃相關的傳染病疫情險峻,特別是腸病毒,疾管署預測在4月底將進入流行期;不過近日已有部分家長抱怨,幼兒園因腸病毒停課,孩子不知怎麼顧。珍世明眼科診所院長王孟祺提醒,腸病毒70型與克沙奇A24型容易引起出血性結

  • 2024-04-22 12:33

    健康網》腸病毒害脫甲症! 醫:別過度擔心 日常「這樣做」護指甲

    葉立斌/核稿編輯腸病毒疫情持續上升,然而不少人疑問,得完腸病毒之後,指甲斷裂要怎麼辦?鄭煒達診所主治醫師鄭堪弘表示,得完腸病毒後,出現指甲斷裂稱為脫甲症,是一種腸病毒感染晚期的併發症,這種情況絕大多數都會自行痊癒,不需特別擔心,等待的過程盡量保持指甲周圍的清潔並避免受傷,也可考慮使用指套或是紗布來保

  • 2024-04-21 16:35

    腸病毒將進入流行期! 醫列10大QA:一直嘔吐當心腦炎前兆

    葉立斌/核稿編輯民眾注意!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上升,疾管署推估今年4月底疫情會進入流行期。對此,橙安親子診所院長陳敬倫整理出10大QA,表示腸病毒可能在剛發病人不舒服或是口腔潰瘍無法吞嚥時,把食物吐出來。但一直噁心嘔吐要懷疑是腦幹腦炎的重症前兆。另外,孩子常喉嚨痛到不吃不喝,所以可吃冰涼的食物,來緩解

  • 2024-04-19 11:43

    健康網》月底恐進腸病毒流行期! 一次看懂重症「333原則」

    沈莉馨/核稿編輯疾管署於16日公布,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為近10年同期最高,預計將於4月底進入流行期;對此,兒童感染科醫師陳凱威表示,腸病毒攻擊對象不分老少,但3歲以下孩童為高風險族群,感染後可能會出現喉嚨水泡,嘴巴周圍、手或腳掌、四肢關節處出疹,以及其他類似感冒的症狀,不過若持續發燒3天,出現肌躍

  • 2024-04-17 17:36

    腸病毒懶人包》疾管署估4月底流行 成人也可能傳染幼童

    相關新聞請見腸病毒就診近萬人次 單週上升2成4月底進入流行腸病毒就診近10年同期新高 羅一鈞、美新冠疫苗之父談防疫葉立斌/核稿編輯近期與腸胃相關的傳染病疫情險峻,除了諾羅病毒以外,腸病毒也蠢蠢欲動。部分醫師預期未來將發生大流行。疾管署在16日說明,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9256人次,較前一週上升20.

  • 2024-04-17 13:54

    腸病毒校園蠢蠢欲動 張麗善:噴酒精無效 正確勤洗手

    全國腸病毒疫情升溫,雲林縣衛生局今天結合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會在西螺文昌國小舉辦「打擊腸病毒一起洗手趣」活動,衛生局長曾春美指出,噴酒精是無法殺死腸病毒,只有個人落實洗手,另居家環境可用稀釋漂白水擦拭,才能有效對抗腸病毒。曾春美表示,雲林縣今年有通報3例疑似腸病毒重症,經檢驗確定排除,雖目前沒有重

  • 2024-04-16 16:04

    腸病毒就診近萬人次 單週上升2成4月底進入流行

    衛福部疾管署今(16日)公布,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9256人次,較前一週上升20.9%,為近10年同期最高,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如同先前對外說明,預計將於4月底單週就診達1.1萬人次,進入流行期,提醒民眾注意。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9256人次,較前一週的7656人

  • 2024-04-14 15:51

    健康網》腸病毒疫情升溫 醫:別吃「小孩吃過的食物」

    相關新聞請見腸病毒就醫上升近1成 疾管署估4月底流行、5月底高峰葉立斌/核稿編輯孩子念的幼兒園是否停課了?隨著季節變換,腸病毒恐在學童間釀成大流行。醫師提醒近期腸病毒走向大流行,除了須用肥皂仔細洗手,消滅病菌以外,也要記得帶孩子打疫苗,以及「小朋友吃過的食物,不該又拿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