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脈象忽強忽弱 小心中風

2014/07/18 06:00

▲陳姓病友(左二)昨天與謝育整(左起)、吳茲睿、張坤正、張世霖等4位醫師,一起提醒民眾認真服藥、常常把脈,才能預防中風。(記者邱宜君攝)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很多人會自己把脈,但醫師提醒,如果感覺脈動強弱不一、不規則,可要注意,有可能會是中風風險增加3.8倍的「心房顫動」。

心律學會理事長吳茲睿表示,若確定有心房顫動,風險評分表得分又「大於」或「等於」2分,最好要服用抗凝血劑來降低中風機率。

北榮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世霖提醒,「抗凝血劑」多吃、少吃都不行,就醫時,最好將用藥紀錄與健保卡一起帶著,以避免不必要的出血或用藥。

68歲的陳先生發現心房顫動已有10年,一直按時服用抗凝血劑。去年6月正要開車外出時,突然手腳無力,無法控制方向盤,車子失控撞上牆壁,幸好沒有受到重傷。醫師檢查發現,原來是他自行用藥減半,導致抗凝血效果不足。

心律醫學會估計,台灣65歲以上長者中,逾5%患有心房顫動,中風風險較一般人高3.8倍。北榮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世霖表示,心房顫動的人把脈時,可以感覺到心跳忽快忽慢,這將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無法完全將血液打出去,導致心房內容易產生血塊,當栓塞的血塊隨著血液循環跑到大腦,就會造成中風。

心律學會理事長吳茲睿表示,每6位中風患者中,約有5人是腦血管硬化所致,一人是心房顫動的栓塊跑到大腦惹的禍。經心電圖確認有心房顫動的人可以根據一個風險評分表,了解自己的中風風險。

評分表有8項指標,包括心衰竭、高血壓、糖尿病、年齡介於65到74歲、女性、有血管疾病,這6項符合者各得1分。曾發生中風或暫時性腦缺血、年齡大於75歲,這2項符合者各得2分。這8項只要總分大於或等於2分,就屬於高危險群,建議服用抗凝血藥物,以降低中風機率。

張世霖提醒,抗凝血藥物多吃就會出血,少吃可能中風,建議患者要寫用藥紀錄,就醫時讓醫師過目。除可避免重複開藥,若要開刀或拔牙,醫師也能從用藥紀錄判斷最佳手術時間,以免術後血流不止。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