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篩檢聽損兒 結合基因更準確

2011/07/28 06:00

▲研究人員在已採集嬰兒血液的紙片上,進行採樣,以篩檢有無耳聾基因。(記者王昶閔攝)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耳聾基因變異在兒童聽力損傷中扮演重要角色。台大醫院昨發表新生兒基因篩檢聽損成果,透過採集新生兒腳跟血,進行基因篩檢,搭配現有傳統聽力篩檢後,可再多偵測出一倍的聽損兒或高危險群;這項先驅研究受到醫界矚目,論文將發表在PLoS One期刊。

台大醫院發表新技術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基因醫學部與小兒部新生兒科建立的「跨科部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檢平台」,目前已完成一千多名新生兒的聽力篩檢,用傳統的聽力篩檢方式,僅篩出8人聽損,但採用基因篩檢技術又多篩出另外9名個案,其中3人證實有聽損,其餘6人則密集追蹤中。

台大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吳振吉表示,台灣嬰兒罹患中度與重度聽損的比率約3/1000;若加上輕度聽損與較晚發病者,比率可高達1%到5%。然而現行聽力篩檢普及率僅40%到50%,且難以偵測輕度聽損、晚發性聽損,使不少聽損兒錯失「聽語」治療時機。

偵測準確率提升一倍

這項研究發現,現行新生兒聽力篩檢技術若搭配基因篩檢,可使偵測聽損的準確率提升一倍,可讓聽損兒及早配戴助聽器或裝置人工電子耳,可避免錯失6個月前的語言聽力發展關鍵階段,使聽損兒獲得正常的語言與身心發展。

不僅如此,若篩出帶有某些特殊的耳聾基因,即便現在聽力正常,但必須要避免從事激烈運動與施打特定抗生素,以免聽力因而受損。

台大耳鼻喉部主任許權振解釋,某些基因變異會導致內耳結構畸形,一旦頭部遭碰撞,易使內耳受損,以致聽力下降,且在臨床上並不少見。帶此基因變異的民眾儘量避免從事肢體、身體碰撞較激烈的運動,例如打籃球等。

台大醫院副院長何弘能則說,一種臨床上常用的Aminoglycoside廣效型抗生素,一般人注射了問題不大,但若帶有粒腺體某段基因變異者卻會引發聽力受損,台大會發小卡片提醒這類帶因民眾。

台大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蘇怡寧表示,帶有耳聾基因未必一定會聽力受損,但因相對風險較高,需要更密集的追蹤。台大使用的嬰兒腳跟血製成血片的方式進行檢驗,可長期保存與運送,偏遠地區不便接受聽力篩檢的新生兒,經郵寄血片即可送檢,未來若能納入國家政策,或可補強現行聽力篩檢的不足與漏洞。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