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鎖關節」受傷難穿衣 韌帶修復劑治療免動刀
文/康鈞尉
我們身體每一個關節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而胸鎖關節(sternoclavicular joint)卻常常被忽略。它不僅支撐著肩膀,也是上肢運動重要的樞紐。
胸鎖關節使我們能夠執行推、拉、舉起等動作,而不受限制,但也較易受到損傷。當發生劇烈的直接撞擊,如騎車追撞或緊急煞車;或是重複的過度使用時,都可能導致胸鎖關節脫位或其他相關傷害,如韌帶拉傷等。
胸鎖關節受傷的初期症狀可能與其他胸部或肩部疾病相似。常見的症狀包括在鎖骨附近感到疼痛、腫脹或是活動受限。在進行理學檢查的同時,醫師會建議進行X光,甚至進一步確認需要使用到核磁共振檢查(MRI),以確認診斷,並排除其他可能的問題。
治療胸鎖關節初期可能包括冰敷、休息、以及消炎藥物來減輕症狀。有些病例可能需要物理治療來增強周圍肌肉,並改善關節的穩定性與功能。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以修復或重建受損的結構。
韌帶損傷導致胸鎖關節半脫位
日前有1名30多歲女病患主訴因為騎車發生了衝撞的意外,左肩關節在緊急煞車時,為了要穩定車身,遭受了很大的反彈衝擊力道。從那時起,就發現左側胸鎖關節呈現腫脹、疼痛,並且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的自理,不僅穿脫衣服有困難,甚至要用左手拿水杯都不行。
核磁共振檢查確認她的胸鎖關節損傷,因韌帶損傷導致胸鎖關節半脫位。保守性的治療,藥物、休息復健療程都無法有效改善疼痛,但外科醫師認為,為了這個「小關節」而動刀並不需要,更何況會在鎖骨附近留下難看的疤痕,對女性來說,也是不太美觀。
經過評估與討論後,患者決定自費接受韌帶修復劑治療,透過高解析度骨骼肌肉超音波導引,在其韌帶部位做2次的注射。治療3週後,患者疼痛大幅改善,活動度也顯著增加,足以應付日常生活所用,更重要的是不需要一直吃消炎藥,也不會因為手術而留下疤痕。
(作者為台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