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情緒障礙兒 應理解而非責備
文/臧汝芬
許多情緒障礙的兒童、青少年除因在校成績不好,經常被老師指責外,臨床上,也常常發現,他們的父母也會做多餘的連接,譬如情緒障礙兒童最近因同學慫恿,想嚐試噴香水,父母則以誇張的連接法來誤會小孩,他們會懷疑最近孩子讀書不專心,就是因噴香水造成。
事實上,不專心與噴香水是完全不相干的事,不專心是遺傳問題,且不專注的問題由來已久,與是否因噴香水造成注意力的改變尚不得而知,但父母偏偏主張情緒障礙的孩子不應該噴香水,甚至用權威壓迫的理由禁止情緒障礙孩子用香水,譬如「學生幹嘛噴香水?」、「在學校,不准用香水」、「噴香水使同學更討厭你」,父母會想盡辦法阻擋情緒障礙的孩子嚐試新事物,也有父母直接誣賴情緒障礙的孩子偷錢去買香水是不應該的行為。
事實上,孩子從未偷竊,只因父母討厭嚐試新鮮事物,而誤會孩子。
為了要對抗父母扭曲的誇大法與連接法,情緒障礙兒童、青少年開始是直接反擊、頂嘴,但是在強辯沒效時,會嚐試用大吼的方式,最後終究以暴力行為收場。
當情緒障礙的兒童、青少年出現言語或肢體暴力時,父母或社會大眾要檢討的是,親子互動關係。
是否孩子情緒障礙常被誤解?是否父母常常強迫情緒障礙的孩子接受父母的觀念?是否父母欠缺與情緒障礙孩子溝通的技巧?而長久以來,父母也允許情緒障礙的孩子以暴力行為收場?
要提醒的是,父母應該是因著愛而管教或規範孩子,善意的規範可以使孩子具備更健全的情緒發洩管道。因此要誠懇呼籲家有情緒障礙孩子的父母,應試著先接受他們。
試想孩子雖然功課差,且情緒不穩,但他們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應試著了解情緒障礙的孩子嚐鮮的動機或需求。
與他們互動的具體方法,絕非先拒絕他,如果父母覺得嚐鮮的過程充滿危險性,可以尋找取代策略,而非鴨霸式的否定,除非情緒障礙的孩子無理取鬧,那麼建議父母提早帶他們就醫,請兒童心理醫師診斷或處理,以免因父母的自我中心概念而傷了孩子的心。
總之,處理問題的策略重於經年累月的抱怨,如果父母能了解什麼是情緒障礙,具體幫助情緒障礙的孩子,接納、並找到溝通的管道,在誤會中成長的孩子才能脫離束縛,自由成長。(本文作者為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