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全球首例》脊髓植入電極 帕金森氏症患者重新走路

2023/11/08 05:30

▲62歲的帕金森氏症晚期病患馬可(中)接受瑞士研究團隊治療,將「神經義肢」植入脊髓中,恢復行走能力。(路透)

編譯林家宇/綜合報導

帕金森氏症治療出現重大突破!患病約30年的法國62歲患者馬可,在接受瑞士研究團隊設計的療法,把電極植入脊髓後,恢復近乎常人般的行走能力,寫下醫學先例。

▲帕金森氏症治療突破!瑞士研究團隊將被稱為「神經義肢」電極系統植入患者脊髓後,恢復近乎常人般的行走能力,寫下醫學先例。(路透)

脊髓關鍵點植入「神經義肢」

由外科醫師布羅克和神經科學家庫爾蒂納率領的瑞士研究團隊,把被稱為「神經義肢」(Neuroprosthetics)的繁複電極系統植入馬可脊髓的重要節點。2人先前引入脊髓植入手術讓癱瘓者再次行走。最新研究於6日刊登在醫學期刊「自然醫學」,成果彰顯出相關技術在帕金森氏症病患身上能夠做更廣泛的應用。

神經義肢起先在靈長類上測試,接著植入馬可體內,每日使用約8小時近2年時間。馬可向「法新社」分享心路歷程,他與超過90%的晚期患者同樣深受嚴重行走困難所苦,當面前突然出現障礙或行人經過時,還會陷入片刻無法移動的「凍結」狀態而摔倒。在把握了前往瑞士洛桑大學醫院(CHUV)進行手術的機會後,馬可說:「我能夠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我現在能從一處走到另一處,不用擔心要如何辦到」。

掌握適當刺激 發送電流激發動作

對包括馬可在內的帕金森氏症患者來說,大腦與脊髓的溝通因神經細胞逐漸消失而削弱。因此,神經義肢不僅得發送電流激發動作,還要承擔大腦的角色,掌握適當的刺激時機,才能與患者的意志相符。

庫爾蒂納說明,構想是以裝設在腿部的小型感測器來偵測因想要行走而出現的其它細微動作,曉得患者的意圖便能據此調整刺激。

布羅克說,「藉由這項治療,只要人們能夠獲得更多的信心並走出戶外,享有更好的社交互動且能做更多的事情,那麼這對他們的日常活動和生活品質來說是巨大的加分」。

研究團隊正規畫在明年把實驗擴大至6名帕金森氏症患者,目的是要了解療法對狀況各異的病患如何起到作用。不過,侵入式治療意味著要價不菲,可能限縮病患治療的管道。即便如此,英國帕金森氏症防治協會(Parkinson’s UK)研究主任戴克斯特仍盛讚進展重大,「這會是一項顛覆性的技術,幫助帕金森氏症晚期患者恢復行動力」。

▲「神經義肢」電極系統植入帕金森氏症患者脊髓重要節點。
(法新社)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