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膝蓋腫得像饅頭 竟是人工關節感染

2023/10/26 05:30

▲江伯伯術後膝關節活動度如正常人良好,預計年底前將置換人工關節。(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81歲的江伯伯在1年前接受右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今年6月膝蓋出現紅腫熱痛,腫得像大饅頭,痛到無法行走,吃抗生素3個月後,仍未改善,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簡稱中國附醫)檢查確診是「人工膝關節感染」,已經是進展到慢性感染,必須進行兩階段手術,經移除人工關節,並先置入含抗生素的3D列印活動型骨水泥,術後膝關節活動度如正常人良好,更利於第2階段重建手術,預計年底前將置換人工關節。

慢性感染 得兩階段手術重建

中國附醫骨工關節科醫師林宗立指出,台灣平均每年約1萬5千人次置換人工膝關節,年齡分布在60-70歲,該置換手術是老年人普遍且成熟的手術,成功率極高,但手術或血行性感染仍有1%的發生率,術後數月或數年都可能發生。

▲林宗立醫師指出,江伯伯因人工膝關節感染,經移除人工關節,並先置入含抗生素的3D列印活動型骨水泥,膝關節活動度良好。(記者蔡淑媛攝)

人工關節感染症狀包括膝關節疼痛、傷口紅腫、竇道化膿及蜂窩性組織炎等,若延遲治療,必須反覆手術與拔除人工關節,嚴重會導致關節功能永久喪失。

林宗立表示,如果是急性人工膝關節感染,必須立刻清創治療,還能保留人工膝關節,如果未改善,或已進展至慢性感染。標準治療為兩階段手術,第1階段手術為移除人工關節、並置入含抗生素的活動型骨水泥,感染治療成功率達92-95%,待感染控制後,再進行第2階段手術移除骨水泥,及人工關節再置換手術,可大幅降低感染及復發。

林宗立說,台灣有傳統手作、翻模活動型骨水泥,但分別有術後膝關節需打直,無法活動且需打石膏固定,以及破裂鬆脫,或關節脫臼的問題,現在有3D列印活動型骨水泥能顯著控制感染,可減少關節攣縮及肌肉萎縮,有助於第2階段重建手術。

▲目前膝關節活動型骨水泥有傳統手作、翻模及3D列印(由上至下)。(記者蔡淑媛攝)

林宗立也提醒,若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傷口周邊有疼痛紅腫化膿,治療後沒有改善,就有可能是人工關節感染,應盡速進一步檢查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