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彭振聲聞妻輕生淚崩 醫談2「高風險語言」訊號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台北地院今(1)日審理京華城案,然台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的妻子驚傳在高雄住處輕生。彭振聲於台北地院聞訊痛哭,哭喊「我做錯什麼?我不想活在這個世界上!」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這句話為極大的警訊,表示當事人正處於急性創傷壓力反應(Acute Stress Reaction),也可能會邁向複雜性哀傷反應或創傷後壓力障礙(PTSD)。
若有2高風險言語 需高度警戒
據報導,今日上午高雄傳出一名婦人輕生,死者確認為彭振聲妻子。彭振聲在法院內聞訊當場痛哭,並且說出「不想活在這世界上」。楊聰財認為,這種語言表達絕對需要高度警示。根據自殺防治專業指引,以下情況屬於高風險語言訊號:表示想要消失或死亡(如:「我不想活了」、「活著沒有意義」、「如果我死了就好了」);表達極度自責或無望感(如:「都是我害的」、「我沒有資格活著」)
楊聰財認為,這類語言若出現在突發性重大創傷(如配偶自殺)後,更可能意味著當事人正處於急性創傷壓力反應(Acute Stress Reaction),也可能會邁向複雜性哀傷反應或創傷後壓力障礙(PTSD)。
配偶輕生後 常見狀況需留意
楊聰財表示,配偶輕生後,另一半甚至責怪自己,這樣的心理狀態如何辨識與治療?楊聰財認為,這種情況非常常見,稱為生還者的罪咎感(Survivor's Guilt),尤其發生在親密伴侶自殺後,會引發以下心理狀態:
常見症狀:
• 過度自責與自我苛責:「我應該早點發現」、「都是我沒陪伴好他/她」
• 反覆回想過往細節,試圖找出可以挽救的蛛絲馬跡
• 情緒崩潰、憂鬱、易怒
• 睡眠困難、焦慮
• 出現自傷或自殺念頭
楊聰財提出治療方式:
•創傷治療(Trauma-informed Therapy):協助處理目睹配偶自殺後的創傷影像與內疚。
•哀傷輔導(Grief Counseling):幫助其走過哀傷五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
•認知行為治療(CBT):調整「都是我錯」的扭曲思維。
•團體支持:加入自殺遺族支持團體,與有相同經歷者分享並互助。
•藥物治療(若合併重度憂鬱症或創傷後壓力障礙):由精神科醫師評估是否需用抗憂鬱劑或鎮靜安眠藥。
面對突然發生的家人輕生,楊聰財認為,第一時間的心理支持非常關鍵,需依照「心理急救(Psychological First Aid, PFA)」原則:
1.建立安全感:確保遺族情緒穩定,避免他們獨處,必要時可協助就醫。
2.傾聽陪伴、不急於說教:不用急著「開導」,只需陪在身邊、安靜傾聽。
3.給予實際幫助:協助處理喪葬事務、照顧孩子、買餐食等,讓遺族有喘息空間。
4. 避免言語傷害:不說「要堅強」、「他已經解脫了」;改說「我們都在你身邊」、「你不孤單」。
5. 及早轉介專業資源:若發現當事人出現失眠、憂鬱、否認事實、自責過度、語言或行為異常,應轉介心理師或精神科。
相關新聞請見
☆自由電子報關心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社會處處有溫暖,一定能度過難關。 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