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看見改變」攝影展 10位顱顏患者透過影像分享生命故事
〔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財團法人羅慧夫顧顏基金會「看見改變」攝影展今起在高雄捷運三多站展出,10位在不同領域表現優異的顱顏患者,無懼外界異樣眼光,展現自我,其中家住高雄的美髮師戴久雄及芭蕾舞老師郭晉榕也現身會場,透過影像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
38歲戴久雄由妻子陪同出席,他國中時因父母離異,中斷唇腭裂治療療程,為保護自己,他以高冷外表武裝脆弱的心,直到遇見心向陽光的妻子,引導他面對傷疤走出黑暗,並陪他繼續完成修復手術,現在的久雄已重新找回自信,並成為基金會長期募資的支持者。
33歲舞蹈老師郭晉榕,小時候因外表而沒自信,直到踏入了舞蹈世界,才學會欣賞自己的美。她說唇腭裂像是朋友,陪伴她成為溫柔而堅定的人。
郭晉榕說,學舞的小朋友常問她鼻孔怎麼不一樣大,嘴巴怎麼了?,她會告訴孩子,每個人本來就長得不一樣,不要用異樣眼光看待別人。她說身體偶爾會提醒她是唇腭裂患者,卻不影響她面對生命的態度。
高雄長庚醫院整型外科主任賴瑞斌表示,一般唇顎裂患者若治療順利,1歲以前完成唇顎裂的修補,國小階段完成植骨手術,若有疤痕、上顎發育不全等問題,就等成年後再修正,手術約需3次,但已縮減到最少。
賴瑞斌說,單純的顎裂發生率是1/1000至1/1500,唇裂的發生率是1/700,如果這樣的發生率,每年收到新生兒唇裂要比顎裂多,但她這兩年的統計卻是顎裂比唇裂多,原因是產檢時顎裂看不到,所以胎兒會生下來,他沒有證據唇裂胎兒「被處理掉」,但值得政府正視、關心。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