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騏嘉
許多人在皮膚癢或受傷時,常會習慣性地塗抹藥膏,期待迅速舒緩症狀。然而,無論是急性還是慢性問題,藥膏的使用有其限制,過度塗抹反而可能對皮膚造成傷害;根據中醫和西醫的觀點,塗抹藥膏的時間應控制在10至15分鐘之內,然後擦拭乾淨。
在中醫理論中,皮膚問題通常與人體的「內外失衡」有關。急性傷口屬於「實證」,這類傷口多因外部損傷或火熱引起,如燙傷、割傷等。中醫認為,這類情況需快速清熱、消炎,避免火氣過旺阻礙氣血運行。因此,塗抹藥膏的時間不宜過長,控制在10至15分鐘為佳,然後擦掉藥膏,讓肌膚適當休息。
這與西醫對冰敷急性傷口不超過15分鐘的建議一致,因為過長時間的藥物或冷敷會導致局部血液循環受阻,反而延緩傷口的癒合。
慢性傷口則屬於「虛證」,例如濕疹、皮膚發炎等,通常是氣血不足、免疫功能低下所致。中醫強調,此類傷口需要「補虛養陰」,逐步調理恢復。然而,即便是慢性傷口,塗抹具有冰涼效果的藥膏也應掌握時間,不能超過15分鐘。長時間使用冰涼藥膏,可能損傷脾胃的陽氣,使得皮膚的修復能力下降,反而加劇病情;西醫也指出,長時間塗抹藥膏容易引發皮膚刺激或過敏反應,並降低皮膚的自我修復功能。
藥物雖然能治病,但使用須謹慎。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強調藥膏的適度使用至關重要。
藥性有度 過猶不及
中醫認為「藥性有度,過猶不及」,適當的時間和劑量才能平衡體內的陰陽,促進氣血循環。過度使用藥物,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甚至可能導致其他副作用。
因此,建議民眾在使用藥膏時,不應長時間塗抹,應遵循醫師建議,控制塗抹時間在10至15分鐘內,這樣才能達到有效治療與促進修復的目的。
(作者為臻品中醫診所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