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佳霖
一位60歲女性,因為雙膝退化性關節炎,幾年前在其他醫院接受左膝部分單一腔室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最近又因為右膝疼痛前來就診,X光及理學發現,右膝也有內側磨損合併內翻變形之情形(圖1),因為左膝在置換單一腔室部分人工關節後,仍有些許不適,故在解釋之後,接受高位脛骨矯正手術。
術前量身訂做個人化截骨工具
為了使手術矯正角度更加完美,病人在術前接受下肢全長X光攝影及右膝電腦斷層檢查,並把數據輸出至骨材公司,經骨材公司測量後,量身訂做手術所需截骨工具,以在手術中使用。
個人化截骨工具可讓骨科醫師減少手術時間,並讓矯正角度達到術前我們想要的下肢的正常力線,使得病人走路時,膝關節負重不會偏向某個腔室。
術後負重練習 矯正下肢力線
接受高位脛骨矯正手術的病人,術後需要避免負重6週,但可練習膝關節活動,6週後開始使用柺杖或助行器來部分負重,3個月後矯正處的骨頭有初步癒合後,即可以完全負重練習。像這位60歲患者,術後走路負重就不會偏向已磨損內側腔室,術後X光顯示,下肢力線已矯正至中間偏外側,膝關節疼痛明顯改善(圖2)。
年紀大有著較嚴重的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可以考慮用全人工關節來治療,但若是年紀比較輕或是僅有部分腔室有關節炎磨損的,在經過保守性治療仍然症狀持續,可以考慮接受高位脛骨矯正手術或是單一腔室部分人工關節置換。
(作者為國軍高雄總醫院骨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