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健康網》「1種排便」最危險! 醫示警:罹癌、心血管疾病增

2024/12/15 21:50

醫師表示,影響排便次數或形狀原因很多,跟飲食習慣、腸胃道機能、情緒、日常活動量都有關係;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排便習慣反映健康警訊!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引述國外研究指出,每天排便多次,不管是排軟或硬的大便,都無增加疾病風險,不用擔心;最危險的族群是「沒有每天排便」又排「軟便」者,其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和罹癌風險都增加。

錢政弘在臉書專頁「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發文分享,談到排便習慣,經常被問到2個問題:「我每次吃完東西就想去大號,這會不會有問題?」「我兩三天上一次大號,這算正常嗎?」對此,他引述1篇2022年美國人的研究報告解答。

這篇研究納入14574名成年人,平均追蹤7.6年,並將大便型態分成3類,軟便(鬆軟糊狀)、正常(長條成型)和硬便(小顆硬塊)。最標準的情況是每天上1次廁所且排出正常的大便。

研究結果顯示,針對軟便來看,每週排便4次,死亡率多1.78倍、心血管疾病多2.3倍、癌症多2.4倍;每天上1次,死亡率多1.3倍;每天上多次軟便,無增加風險。至於硬便,則是每週排4次,死亡率多1.5倍,無增加癌症或心血管疾病;每天上1次,心血管疾病多2倍;每天上多次,無增加風險。

研究分析不同排便習慣、次數,導致的心血管疾病、癌症、死亡率風險。(圖取自錢政弘臉書專頁)

錢政弘指出,從這篇研究可得到以下4個結論。同時,他也提及,影響排便次數或形狀原因很多,跟飲食習慣、腸胃道機能、情緒、日常活動量都有關係。若大便偏軟或偏硬,有很大的原因是腸道菌相失衡引起,連帶引起各器官慢性發炎和免疫失調,包括腸躁症、心臟病、糖尿病、肥胖、脂肪性肝炎、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等。

●每天排便多次,不管是排軟或硬的大便,都無增加疾病風險,不用擔心。

●最危險的族群是「沒有每天排便」又排「軟便」者,其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和罹癌風險都增加,其次是排「硬便」的人。

●每天都排硬便者,注意心臟病的風險,排不出來時,寧願多上幾次,避免過於用力。

●沒有每天排便的人,如果大便沒有太軟或太硬,不會增加疾病風險。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