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國內高血脂約291萬人,為了強化照護,健保署首度聯合9大醫學會對不同風險者規劃疾病預防及血脂照護模式,制定「台灣血脂管理臨床路徑共識」,「非常高度風險」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要控制小於70 mg/dL,「極高度風險」更要限縮在55 mg/dL以下,期盼提高國內高血脂臨床治療一致性。
根據國健署資料,血脂主要由三酸甘油酯及膽固醇所組成,膽固醇可分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其中低密度脂膽固醇會附著在血管壁上,過量時會導致動脈硬化。目前一般人總膽固醇值要控制到200 mg/dL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130mg/dL以下。
不過,「台灣血脂管理臨床路徑共識」主要統籌專家、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李貽恒表示,血脂管理治療目標要因人而異,需依年齡、糖尿病、高血壓、肥胖、抽菸、生活形態與家族史等綜合評估,共分為「低」、「中」、「高」、「非常高」與「極高」等5個風險等級,再按程度規劃初級與次級預防的管理路徑。
李貽恒指出,確診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者,屬於「非常高度風險」,LDL-C要控制小於70 mg/dL;已發作心肌梗塞、中風、周邊動脈疾病,且合併糖尿病或其他第2種ASCVD者,屬於「極高度風險」,LDL-C更要限縮在55 mg/dL以下。這些患者接受治療後,應在6至8週內檢測,治療達標可於每6個月持續追蹤,未達標則視情況增加或更換、合併藥物劑量。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陳文鍾說明國內高血脂治療現況,急性冠狀動脈疾病、周邊動脈疾病、中風病人發病後1年內血脂管理目標(小於70 mg/dL)的達標率未滿4成,近5成病人住院期間未接受降血脂藥物,且出院後半年内僅5成檢測1次LDL-C、1年内也只達7成,有改善空間。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秘書長劉秉彥補充,健保署的「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新設置「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專區」,同時橫向串連學會全新推出的創意海報與健康儲金簿,提供疾病與血脂衛教資訊、血脂檢驗報告,幫助病友輕鬆同時做好個人及家人的血脂管理,遠離心肌梗塞、中風與心血管死亡等風險,與其相信網路上來路不明的資訊,不如善用這些經專業認證的實用資料。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長呂鴻基表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頭號殺手,每年超過2050萬人死於這項疾病,占全球總死亡人數的33%,但有75%至90%是可以預防的,期盼國內在醫界與民眾共同努力之下,達成國人穩控血脂8成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