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衛福部健保署今(2024)年元旦啟動健康政策與醫療科技評估中心(CHPTA),負起藥品醫療科技評估重責,加速納入健保,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任務之一是協助臨床缺口藥品的平行審查,也就是同時申請藥證與健保給付,現有6款藥品提出申請,包含打1針要1億元的B型血友病基因治療針劑。
石崇良今(3日)出席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醫療科技評估與永續全民健康覆蓋工作坊時指出,面對高價的基因治療等新藥、新醫療科技,各國都面臨買與不買的困境,坦言當越來越多單一性、一次性治療問世,要兼顧全民健康覆蓋確實是大難題,因此大多數國家都致力於充實評估能力,其中專責單位就是重要的一環。
國內現已成立健康政策與醫療科技評估中心,目前主要有3大任務,石崇良指出,首先是進行平行審查,今年元旦起,開放臨床缺口藥品申請藥證同時也申請健保給付,該中心就協助醫藥品查驗中心進行醫療科技評估,目標在藥品取得藥證半年內通過健保給付,至今已有6款藥品申請,正在平行審查作業中,包含打1針要1億元的B型血友病基因治療針劑。
其次,加快新藥審查速度,因為過去都由健保署醫審組作為醫療科技評估主要單位,但受限於公務人員員額限制不易擴充人力,現已轉移到中心處理,行政程序上做了很大的改革,從原本1個月開1次半天變成2次上下午都開,也將癌藥與其他新藥分組,讓專業人力更充分參與。
最後,則是蒐集真實世界數據,現在藥品主要是納入健保給付前,利用現有證據包含臨床試驗或發表論文,再搭配財務衝擊評估,但現有很多暫時性支付藥品,必須持續蒐集臨床證據,初步有8款暫時性支付藥品要進行醫療科技再評估,利用2、3年蒐集證據,再評估是否納入常態給付,或是調整給付條件或價格,像是有1款免疫藥品評估無效就取消給付,另有1款藥品有效就擴大給付,醫療科技再評估就是現階段重要的任務。
石崇良也提到,未來希望健康政策與醫療科技評估中心成為獨立的行政法人才能穩定發展,並納入病人、付費者、專家等各種利害關係人的溝通,但就需要立法,目前已完成國家醫療科技評估中心法人條例草案送到行政院,期盼下半年可在立法院討論,若順利通過立法,明年下半年或後年可望掛牌運作。
石崇良指出,這個法人規模會逐步擴大,在2018年後的醫療科技評估就經超過100億元,未來隨著新藥快速上市,尤其有些新藥臨床試驗只到1、2期,需後續實證資料蒐集與評估,規模會持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