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每年3、4月媽祖遶境全台陸續展開,但每天走太久,卻出現水泡?台中光田醫院骨科醫師嚴可倫指出,許多人會透過用針線的毛細現象排水,雖然該方法有效,但最大風險就是容易感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因此最簡單的就是尋求遶境隊伍中的醫療站或救護車協助包紮、處理。
為什麼會長水泡?嚴可倫在臉書專頁「溫度的嘮叨 台中光田骨科 嚴可倫醫師 脊椎關節骨鬆專業 - 骨筋中外」發布影片分享,皮膚有表皮、真皮,平時是緊密結合在一起,但是若是受到反覆摩擦,如遶境時日行萬步以上時,表皮與真皮就會容易分開,使組織液堆積在2者間,形成水泡。
嚴可倫提到,長水泡時,許多人會用「祖傳方式」處理,像是用針線穿刺,透過毛細現象排水;用指甲刀剪開;用牙籤戳破,或者乾脆把皮撕掉,雖然這些方法有效,但最大風險就是容易感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
嚴可倫進一步表示,醫師在處理水泡時,會先將整個水泡消毒,接著用無菌的針筒將水抽掉,把皮留著,或用滅菌的棉花棒將水擠出來,最後上點抗生素藥膏,再包紮起來。
然而,許多人並不會隨身攜帶這些器具,嚴可倫建議,最簡單的就是尋求遶境隊伍中的醫療站或救護車協助處理。並提醒,若有自備針筒者,使用後必須投入尖銳物回收筒,以免刺傷清潔或其他遶境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