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從事水上活動後,若發覺耳朵癢癢痛痛的,還出現紅腫跡象,很可能是得了「耳黴菌病」!醫師表示,常拿掏耳棒挖耳朵、戴耳塞或入耳式耳機、耳膜穿孔常發炎化膿、糖尿病或免疫力低下者,也都有可能罹患此病。
幸聲耳鼻喉科診所副院長巫宜諦在臉書粉專「來聽醫師說-Dr.巫宜諦耳鼻喉專科診療室」發文分享,一般而言,生活周遭存在著黴菌,尤其是潮濕且溫暖的環境,而外耳道本身結構因狹窄、溫度高且單向開口,如果過度清潔耳道,產生傷口進而產生分泌物後,就容易孳生黴菌,引發耳黴菌病(Otomycosis)。
巫宜諦指出,耳黴菌病常見症狀為耳道搔癢、脫屑,嚴重甚至紅腫、疼痛、化膿,許多病患抱怨耳朵會癢到難以入睡。治療方面,專科醫師會使用抗黴菌耳滴劑或藥膏,也會清理患者外耳道的黴菌,提高病患治療效率、縮短療程,若局部治療一陣子後仍未見好轉(尤其是免疫缺乏者),可考慮服用抗黴菌藥物,才能徹底清除黴菌。
民眾若想避免得到耳黴菌病,有以下3點建議:
1、不要用掏耳棒挖耳朵:外耳道的耳屎與油脂具有保護及抗感染作用,過度清潔會使外耳道皮膚受傷,讓黴菌趁虛而入。
2、控制好血糖:糖尿病患者免疫力相對較差,若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許多感染疾病也會找上門。
3、勿過度清理耳朵:洗完澡或水上活動結束後,可用乾淨的棉花棒將進水的耳道沾乾,或使用吹風機,用溫風輕輕吹乾。
巫宜諦提醒,耳道發生疼痛或已有分泌物產生時,切記先暫停戴耳塞或使用入耳式耳機,並適時就醫,讓醫師來詳細檢查,給予正確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