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孩子常臉色發白、頭暈?可能要小心缺鐵性貧血的問題,小兒科醫師楊為傑在臉書粉專「白袍旅人-兒科楊為傑醫師」發文指出,孩童缺鐵或缺鐵性貧血的問題還是很常見,必須注意補充鐵質。
楊為傑表示,有名孩童因感冒就診,但臉色白的其不太對勁,經詢問發現那位孩童純母乳加副食品吃得不好,是缺鐵的高風險的族群。一驗就發現是很典型的缺鐵性貧血,血色素才9.4,補了一個多月的鐵之後,血色素上升到 12.3。
根據國健署的研究,台灣一歲孩子左右的缺鐵比率其實很高,根據不同的哺育方法,缺鐵率可能高達42%。缺鐵會影響到腦部的發育,也跟智商和情緒控管有關。因此美國兒科醫學會其實建議在一歲的時候的身體健康檢查要驗血,看有沒有貧血;如果有貧血,要考慮會不會是缺鐵性貧血。
過去台灣驗血必須抽血,這會讓孩子很不舒服。但幸運的是得益於科技的發展,現在已經可以用微量血(跟測血糖扎手指類似)去檢驗血色素等指標,使孩子的痛苦指數會大幅下降。
楊為傑建議,需要注意補充鐵質,透過食物補充是最好的。鐵豐富的食物包含紅肉,鴨血、豬肝及羊肉等,或是魚貝類如牡蠣、小魚乾,而蔬菜類則為紅莧菜和紫菜等。他指出,以嬰幼兒來說,早產(出生週數<37週)、體重過低的新生兒、純母乳哺育4個月以上,且含鐵副食品的攝取不足(一天至少要吃60公克以上富含鐵質的食物)等情況,才需考慮額外補充鐵劑。
楊為傑表示,根據美國的建議,如果孩子為貧血的高風險組群(含鐵副食品吃得不好,家族裡面有貧血史等等),大家也可以考慮在8、9個月到一歲之間,可以讓孩子自費檢驗評估有無貧血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