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深腦部刺激手術 巴金森病友擺脫顫抖人生

2013/08/30 06:00

72歲巴金森氏症患者黃先生(中),3年前接受深腦部刺激手術,肢體顫抖症狀才獲改善。(記者方志賢攝)

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

深腦部刺激療法將電極導線植於患者的腦部深層部位,另在鎖骨下方製作一囊袋,把神經刺激器置於囊袋,延長線順著頭皮、頸部皮膚,把導線及刺激器連接起來。(記者方志賢攝)

72歲黃老先生罹患巴金森氏症12年,長期為動作遲緩、肢體顫抖所苦,初期服用藥物治療、控制,後來連服藥也顫抖,3年前接受深腦部刺激手術,擾人的顫抖症狀才獲得改善。

黃先生昨天說:「生病後,人生充滿無奈,幾度想輕生,直到手術後,生命才恢復色彩!」

巴金森氏症僅次於阿滋海默失智症,是神經退化疾病中第二常見的疾病,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的運動功能障礙疾病,其致病原因是腦幹黑質神經細胞退化造成大腦基底核神經迴路功能異常。

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林祖功表示,臨床上巴金森氏症患者常出現動作緩慢、肢體僵硬、顫抖及步態不穩等症狀,病患早期及中期服用左多巴及多巴胺促效劑,症狀可獲控制,但隨著病情進展,常會出現藥效漸褪的現象,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黃老先生發病12年,初期服用左多巴藥治療,病情改善,後來連服藥也無法控制,只要是人醒著都在顫抖。他經常凌晨1、2點睡不著,到戶外散步,見到車輛幾度都想撞上去尋死,但後來想不能這樣害人才作罷。

黃老先生表示,他的朋友早他5年發病,聽信偏方,沒幾年就往生了,幸好他接受高雄長庚醫療團隊的深腦部刺激手術,植入晶片3年多來,顫抖的症狀明顯改善。

高雄長庚神經外科主任陳武福表示,巴金森氏症中、後期患者,在藥物無法改善時,可接受深腦部刺激手術,在患者腦部兩側視丘下核或蒼白核放置電極導線,透過電極刺激達到治療效果,近幾年採用無框式立體定位,比傳統更舒適。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盈發說,適合接受深腦部刺激術,包括病程5年以上、75歲以下或藥物無法控制等。不過,這項手術費用昂貴,需自費,5、6年以後需更換電池。

高雄長庚巴金森氏症中心主任張永義說,該中心成立3年來完成22例深腦部刺激手術,有9例低收入患者通過審核,給予56到90萬元補助。目前相關醫學會努力爭取健保給付,即使不能全額補助,他希望未來能部分補助。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