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解黑便 胃鏡大腸鏡找不到病灶

2013/05/30 06:00

▲小腸裡長出一個超過3公分大的潰瘍腫瘤,是出血元凶。(照片提供/李炯宏)

文/李炯宏

▲白色箭號所指為空腸腫瘤。(照片提供/李炯宏)

65歲的郭先生一向身體硬朗,日前突然出現腹痛、解黑便情形,也常感覺頭暈,於是家人陪同就診。他在住院後,未曾解黑便,不過其糞便潛血反應仍呈陽性,初步抽血發現有貧血現象,胃鏡及大腸鏡檢查都無明顯出血病灶,但腹部電腦斷層發現空腸(在十二指腸下方)有一疑似腫瘤。

再用小腸鏡檢查 發現小腸出血

由於強烈懷疑是小腸出血,於是建議他接受單氣囊小腸鏡檢查,果然發現空腸有一個脂肪瘤,且在空腸與十二指腸交界也有一潰瘍性腫瘤,大小超過3公分,位置、大小與先前電腦斷層描述的腫瘤相同,推測應是出血主因。

因此以小腸鏡做「染劑定位」,方便外科醫師在手術中定位,之後病患接受手術治療,術後順利出院。

6公尺小腸黑暗地帶檢查盲點

過去即使有胃鏡及大腸鏡,但長達近6公尺的小腸一直被視為「黑暗地帶」不得其門而入,有不少患者在胃鏡與大腸鏡檢查未發現出血病灶後,即不再進一步接受檢查,直到出現貧血症狀時,就選擇輸血,結果病情一直惡化。

雖然疑似小腸出血病灶可接受血管攝影、核子醫學檢查、電腦斷層,甚至手術中合併內視鏡定位及診斷,但前述檢查的敏感度及準確度、對病灶定位的準確性、術前診斷等,均不能讓臨床醫師滿意。

膠囊內視鏡發明後,因內含攝影機、影像感應傳出器及電池,病患吞入後,可對腸道進行連續8小時攝影,記錄小腸影像,並經由專家判讀,讓臨床醫師可一窺小腸面貌。

雖然其影像品質、診斷率、定位效果會因拍攝角度、腸道皺褶及蠕動等因素而打折扣,但也是診斷小腸疾患的新器材。

近年來,雙氣囊小腸鏡和單氣囊小腸鏡被發明出來,兩者都是藉由氣囊幫助,使內視鏡得以進入更深位置,幾乎可檢查完整小腸,甚至可進行治療,與膠囊內視鏡實為互補工具。

一般而言,膠囊內視鏡較不痛苦,也較低風險,但對於需要治療或已知病灶位置,推進式氣囊小腸鏡則是診斷與治療的利器。

(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