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就醫應明確敘述症狀 幫醫師做出正確診斷

2012/10/10 06:00

文/賴允亮

醫療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檢查數據和影像報告經常取代了基本的觸診和問診,病人也被訓練得相當了解每一項數值所代表的意義。

在門診中醫師常會問:「你有什麼不舒服?」多數人會立刻描述自己患了什麼疾病、最近一次的抽血報告如何、癌症指數是否上升、X光結果如何等。其實上述這些回答,醫師都可以從病歷與檢查報告上看得出來。但,數字和報告卻不能代表一個人真正的不舒服及決定治療方向。

很累、吃不下、睡不著,是癌症病人最常出現的數種症狀,也是醫師需要聽見病人說出的「不舒服」。

「不舒服」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對每一個體都是獨特的,感覺的認知與表達也是不同的。清楚表明自己的「不舒服」,能幫助醫師針對各人不同的情況,在治療及藥物上做適度調整,甚至是後續的檢查及追蹤安排也會因而改變。如此才能真正達到看「病人」,而非只看「病」的理想目標。

看「病」,只針對疾病、單一器官的問題做了解。但看「病人」則是須考量整體的生活品質、舒適程度、經濟能力、社會角色及功能等做為考量。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即說過:許多疾病的治癒方法仍未知,因為我們都忽略了整體性,當整體安適時,各部分才能安適。

時至今日,國內外皆認為臨床倫理的判斷依據須從醫療準則、病人偏好、生活品質、情境特徵等四個角度切入,才能達到一項醫療決策的完整考量。

下次門診時,請別客氣地直接說出所有的不舒服,甚至焦慮、擔心、害怕,都可以一併表明,讓醫師能全盤了解所有臨床上的表現,免於迷失或延誤對病情的評估,更能幫助醫師避免淪為生產線一般的開藥機器與檢查工具。(作者為放射腫瘤專科與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