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睡覺沒喘氣? 診斷平台5分鐘抓病因

2008/12/04 06:00

圖二則是術後,頭顱形狀恢復正常,以橘色標識壓力減輕的情況。
(圖︰長庚醫院重建整形外科顱顏中心醫師余忠志提供)

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

圖一是男子在接受下巴外科手術前,頭顱變形上呼吸道狹窄,以藍綠色標識呼吸道出現壓力過大情形。
(圖︰長庚醫院重建整形外科顱顏中心醫師余忠志提供)

「睏去沒喘氣」,小心你罹患了「睡眠呼吸中止症」,半夜不得不「暫時停止呼吸」五到十秒,影響睡眠品質,嚴重時還出現缺氧,引發高血壓、心衰竭等併發症。

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研發「睡眠呼吸中止症影像診斷平台」,運用醫療影像技術、高速數值計算與睡眠中心臨床數據,建立病患呼吸道資料,協助醫生掌握病情,病患有機會提早接受治療,長期下來後還可以降低國家醫療成本。(記者林嘉琪攝)

為維護國人呼吸健康,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團隊研發「睡眠呼吸中止症影像診斷平台」,運用醫療影像處理技術、高速數值計算與睡眠中心臨床數據,建立病患呼吸道資料,該技術可協助醫生診斷患者病情,並針對呼吸疾病主因,對症下藥,讓患者及早接受治療,更可以降低整體醫療成本。

台灣有四十五萬名成年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困擾,並且多數人都不自知,想要檢測病症,通常得住進醫院的睡眠中心一到二天,才能藉精密儀器進行多重生理檢查,但是想要預約看診,以長庚醫院為例,現在可要等個一年以上才行。

高速計算研發與應用計畫主持人姚志民指出,這套平台,可以搭配睡眠中心臨床量的測量數據,建立其與呼吸道窄化率、壓降的相對應關係,除了利用切面面積、壓力降低幅度特性判斷症狀,也可以進行手術前後影像比較,追蹤病患的治療情況。他表示,醫療影像並非最新科技,但是國網中心整合立體網格和流場計算技術,配合臨床,找出病症原因,獨步全球建置診斷平台,未來朝向自動化分析,提升醫療成效並降低成本。

長庚醫院重建整形外科顱顏中心醫師余忠志表示,未來院方若使用國網中心研發出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影像診斷平台」,病患只要戴上呼吸監測面罩,躺上病床,自然呼吸個七到八秒,透過電腦斷層攝影,經由臨床與工程人員分析病患資料,幾個小時後就能診斷睡眠呼吸中止症與病情的輕重程度,協助醫生進行治療,等待該技術發展成熟,最快能於五分鐘抓出病因。這套平台預期最快將於半年推行至各大醫院,以健保方式提供有需要的民眾使用。

姚志民表示,該平台已完成第一階段的發展,長庚醫院的醫生正在試用中,目前有十個成功案例,準確率高達八成,未來至少要累積至一百個成功案例,並檢測臨床相關性,才能更精準研判患者病情的輕重。研究團隊下一步,要納入呼吸聲學應用與軟組織特性,延伸應用於打鼾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