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女孩小失誤卻被父親辱罵打巴掌 心理師談危害

2024/05/05 15:38

不少人管教幼童會採用辱罵或毆打,這無疑對幼童的身心是嚴重傷害。(圖取自shuttestock)

相關新聞請見

誇張!女兒速食店丟錯垃圾 父罵「怎麼不去死」當眾甩2巴掌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期有網友在Dcard上分享,她在速食店用餐時看見有位父親在管教女兒,卻是使用言語暴力。爸爸當時只因女兒丟錯垃圾,卻辱罵女兒「你是白癡嗎」,甚至出手打女兒。網友介入關切卻被爸爸怒嗆。心理諮商師陳家維(瑪那熊)說明,肢體暴力容易被發現並通報,因為有明顯的外傷;然言語暴力,卻會在心中留下難以治癒與抹滅的傷痕。

陳家維在臉書專頁「瑪那熊諮商心理師」發文表示,相對於肢體暴力,言語暴力在親密或親子關係有時會被忽略。肢體暴力因為有外傷、痕跡,所以容易被發現並通報,言語暴力則像是「船過水無痕」,除非有錄下來。然而言語暴力對孩子(或伴侶)所造成的傷害,卻是深深烙印在心裡,同樣難以磨滅的痛苦。

​言語暴力貶低自尊 影響孩子對關係認知

關係中的言語暴力有個共通性:貶低自尊、打擊自信,摧毀自我價值。試想,當孩子接收到這些攻擊言語,會怎麼想呢?

「我好像是個很糟糕的小孩」

「我是個壞孩子,惹爸爸這麼生氣」

「我活著沒什麼價值,只會被罵」

​陳家維強調,人們的「界線」需要長時間的練習才能建立,對這麼小的孩子來說,往往會把大人的批評「照單全收」、「反正我是信了」。尤其當這種言語來自「供我吃穿、平常照顧我的爸爸媽媽」時,還可能影響孩子對「關係」的認知:

​「跟別人相處要很小心,即使平常照顧我的爸爸媽媽,也可能突然討厭我」

「不會有人真心對我好,因為連爸媽都覺得我應該去死」

「不能太相信別人,誰知道他們會不會突然罵我、討厭我」

父母應助孩子體驗美好 建立信任​

陳家維說明「邊緣型人格」(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看待自己與他人常在兩個極端跳躍、反覆強烈的情緒、極度害怕被拋棄等特質,與童年成長經驗有密切關連。新聞中的這種暴力,不只讓孩子嚇到、害怕,更可能影響到她未來的人際與親密關係。

​陳家維表示,看到這位被言語暴力對待的孩子,真的覺得難過又心疼。身為父母,我們應該是讓孩子體驗這世界的美好、建立對人的好奇與信任,培養與人連結的能力,而不是讓她懷疑自己「很糟糕」。

最後​​陳家維表示,當孩子有事情沒做好時(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連成人都有出包的時候了),絕對不該透過語言來打壓、否定、貶低、辱罵。或許當下孩子因為害怕而「聽話」,又或者大人因此得到宣洩,「但這些語言可能成為電影《全面啟動》中、那顆在內心旋轉的陀螺,讓孩子愈來愈負面地看待自己。」

☆自由電子報關心您:若懷疑孩童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或是性侵害、性騷擾,請撥打113專線,透過專業社工員接線服務,將可盡快救援在生命危機中的兒童。☆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