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當心確診復原後現回馬槍!醫:長新冠不容小覷

2022/12/11 13:03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胸腔內科醫師何建輝為患者解說病情。(安南醫院提供)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從2019年末延燒至今近3年,造成台灣逾800萬人確診、1萬3千人喪命。即使是完整接種並採取與病毒共存的先進國家,仍有約萬分之1的死亡率,比流感重症的10萬分之1高出10倍。有醫師指台灣在2021年有幾次社區感染,一些國人傷亡,今年開放與病毒共存後面臨真正考驗,如何因應「長新冠後遺症」,是當前重要課題。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胸腔內科醫師何建輝表示,只有10%左右的武肺患者會達到所謂的重症、甚至肺纖維化,其餘患者即使復原仍需長期使用氧氣,尤其初期只有類似感冒的輕微症狀,但在經過支持性治療後,有揮之不去的陰影留存身上長達數週,甚至數月、半年以上才消失。

英國國健署(NHS)便定義此為「Long COVID(長新冠)」,常見症狀包含心臟、呼吸道問題,如胸悶、胸痛、喘、咳嗽、心悸等;其他系統症狀如腸胃道不適、嗅味覺喪失、失眠、倦怠、頭痛、記憶力衰退、甚至類似創傷症候群等,均屬長新冠後遺症範疇。

何建輝進一步指出,據歐洲不同國家研究,約5~20%的患者康復後出現長期後遺症,且與當初確診時的嚴重程度無直接關聯。因病毒入侵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甚至引發身體防衛機制,造成自身組織傷害,都可能是長新冠的成因。至於好發族群有哪些?目前仍無統一共識,但有研究指出,高齡、女性或初期呼吸窘迫的患者,出現長新冠的機會較其他族群來得高。而,青少年反而不屬於好發族群,且只有少於2%的孩童產生持續8週以上的後遺症。

目前長新冠的治療方式多傾向各科復健及輔助,何建輝舉例說,如呼吸道相關症狀需由胸腔內科醫師評估是否需要用氧?或是否嚴重肺纖維化到需使用抗纖維化藥物?以及合併復健科醫師,安排相應的心肺復健以恢復功能等。若為心理壓力、類創傷症候群的患者,則需要心理諮商、身心科醫師的介入。

何建輝補充台灣實際案例說明,前年有位留學生Rita,因感染Alpha病毒導致嗅味覺喪失長達數月;去年知名藝人陳零九,在康復後出現類似恐慌症或自律神經失調的後遺症。目前衛福部正積極整合相關醫療院所,執行長新冠整合復健門診,有相關需求的民眾應儘早尋求專業管道就醫,才能早日脫離長新冠、恢復正常生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