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他明明很聰明,就是專注力很差!」這是許多家長帶孩子就診時的共同疑問。對此,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黃閎新指出,有些孩子並非注意力不足,而是因為內心高度敏感與焦慮,導致無法集中精神。可利用引導深呼吸、幫助孩子說出擔憂、肯定過程、轉移注意力來幫助他們面對情緒。
有些孩子不是注意力不好,而是內心太敏感、太用力了。黃閎新在臉書專頁「前蹺家青少年 黃閎新 臨床心理師」分享,高敏感孩子的大腦就像裝了高階雷達,對外界訊息過度敏銳。例如,教室裡椅子移動、同學一個眼神、老師語氣的變化,都可能觸發他們的內在警報:「我是不是做錯了?」、「他是不是在笑我?」、「我會不會被罵?」
一旦這些念頭一湧而上,他們在還沒開始寫作業前,腦中早已同時開啟多個焦慮思緒,導致運轉遲滯、無法專注。
黃閎新表示,這類孩子表面看似發呆或分心,其實正在與內在焦慮抗衡。如果此時家長僅以「專心一點!」的方式提醒,往往只會加深孩子的慌張與挫折感。協助高敏感孩子的首要步驟不是強化規範,而是先照顧情緒:具體方式包括:
●練習慢慢深呼吸,讓身體冷靜。
●幫助孩子說出內心擔憂,像是「怕被罵」、「怕出錯」。
●肯定孩子的努力過程,而不只看成績結果。
●引導孩子將注意力轉向活動本身,而非外界評價。
黃閎新提醒,當孩子覺得「我被理解了」、「我不是一個人」,那台過度敏感的內在雷達才會漸漸安靜下來,讓他們真正投入當下、發揮潛力。與其壓迫孩子專注,不如陪伴他們學會面對情緒,這才是讓孩子專注的關鍵起點。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