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搜尋

健康網》服藥上路有風險? 食藥署:注意5要點

2025/07/05 10:55

許多日常使用的藥品也可能對身體機能產生影響,進而影響駕駛能力,卻常常被民眾忽略;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許多日常使用的藥品也可能對身體機能產生影響,進而影響駕駛能力,卻常常被民眾忽略;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酒後駕車危險性眾人皆知,但「藥後駕車」的危害也不容小覷。現行道路交通安全規則明確規範,禁止吸食毒品、迷幻藥、麻醉藥品或類似的管制藥品後駕車。然而,許多日常使用的藥品也可能對身體機能產生影響,進而影響駕駛能力,卻常常被民眾忽略,食藥署邀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林庭宇藥師分享相關注意事項。

如市售綜合感冒藥品中,含有多種能緩解感冒症狀的成分,包括止痛退燒(如acetaminophen)、止咳(如dextromethorphen、codeine)、化痰、緩解流鼻水的抗組織胺(如chlorpheniramine)以及緩解鼻塞的麻黃素類藥品(如phenylephrine、methylephedrine)等。其中抗組織胺與某些止咳的成分有可能引發疲倦、嗜睡、頭暈或視力模糊等副作用,因此建議在身體不適且服藥期間,應避免自行駕駛,可改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以確保安全。

此外,若服用鎮靜安眠類藥品(如triazolam、zolpidem、lorazepam等),可能導致昏昏欲睡、注意力下降、協調力減弱,影響判斷力與反應時間。即使前一晚服用安眠藥隔天起床後仍有倦怠或頭暈等情形,也應避免駕駛行為。

醫師指出,服用鎮靜安眠類藥品,可能導致昏昏欲睡、注意力下降、協調力減弱,影響判斷力與反應時間。(圖取自安全週報1033期)

醫師指出,服用鎮靜安眠類藥品,可能導致昏昏欲睡、注意力下降、協調力減弱,影響判斷力與反應時間。(圖取自安全週報1033期)

為避免藥品影響行車安全,民眾在用藥與駕駛之間應遵循5大安全守則,讓用藥與行車更安心:

1.用藥前詳閱說明:使用任何藥品前,詳讀藥袋標示、注意事項或藥品說明書等資訊,如不確定對駕駛能力影響,可主動諮詢專業醫療人員,評估安全性。

2.服藥後留意身體反應:若出現頭暈、嗜睡、視力模糊、肌力下降等現象,建議暫停駕駛,並避免於駕駛中途服用可能影響判斷的藥品。

3.出現警訊立即停車:駕駛過程中如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嗜睡、應變能力下降或視力障礙等警訊,應立即靠邊停車,切勿勉強行駛。

4.主動告知用藥需求:若從事駕駛相關工作,就診時應主動告知醫師,討論是否可選擇對駕駛影響較低的藥品,或調整服藥時間以降低風險。

5.慢性疾病治療勿中斷:若本身有癲癇、心律不整、憂鬱症等需長期用藥的病症,不可擅自停藥;亦應注意劑量變動後可能對身體造成的反應,必要時諮詢醫師調整駕駛安排。

轉載自衛福部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1033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