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澳洲麥覺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正研發一種新型蚊蟲防治技術,利用基因改造雄蚊將蜘蛛和海葵的毒素蛋白於交配時注入雌蚊體內,藉此縮短雌蚊壽命,以有效控制蚊媒疾病的傳播。這項刊登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的研究,以果蠅實驗為基礎,進一步應用於會傳播登革熱、茲卡病毒等疾病的蚊子種類。
據《衛報》報導,這項被稱為「毒雄技術」的新方法,將有望迅速抑制如登革熱等蚊媒疾病的爆發。全球每年約有3.9億個登革熱病例,而此技術不必再廣泛噴灑可能危害當地昆蟲生態的殺蟲劑。研究人員我們最希望達到的理想狀況是:雄蚊與雌蚊交配後,雌蚊立即死亡。
研究人員使用微小的玻璃針,將新的基因注入剛產下的蚊卵中。由於只有雌蚊會吸血,且通常在羽化後的24到48小時內交配,並可持續叮咬數週,進而傳播疾病,因此,這項「毒雄技術」將能有效降低雌蚊的吸血頻率。根據研究,此技術可望將雌蚊的吸血率降低40%至 60%。
雖然過去也有其他基因生物防治方法,利用雄蚊來降低蚊子後代的生存力、吸血能力或疾病傳播能力,但研究人員指出,新方法直接針對雌蚊,透過這種方法,可以立即減少雌蚊的數量,進而可望迅速降低這些病媒傳播疾病的擴散。
未參與此項研究的墨爾本大學演化生物學家施密特博士(Dr. Tom Schmidt)表示,殺蟲劑抗藥性已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促使科學家們開發其他的害蟲管理方法。「蚊子對殺蟲劑產生抗藥性的速度非常快,而且牠們還能傳播這種抗藥性。牠們可以進化出抗藥性,也可以透過搭乘船隻和飛機將其傳播到世界各地。」
他並指出,澳洲先前的另一種方法是讓蚊子感染沃爾巴克氏菌(Wolbachia),此方法已大幅降低了北昆士蘭的登革熱傳播率。他認為,基因防治方法也可能奏效,並強調蚊蟲控制並非一體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