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每當新聞報導某個食品中含有致癌物時,總會引起民眾恐慌,但致癌物真的致癌嗎?好食課營養師Titan林世航分享世界衛生組織癌症研究總署(WHO IARC)的致癌物列表,共分5等級:1、2A、2B、3、4。其中,第1級已確立為人類致癌物,如酒精、加工肉類。
林世航在臉書專頁及專欄發文分享,目前致癌物(carcinogen)的討論依據,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癌症研究總署的致癌物列表。學者們將致癌物依據其研究數量、嚴謹度來判定對人體「致癌確定性」,並將其分成5個等級:1、2A、2B、3、4。
致癌物5等級
●1級致癌物(carcinogenic to humans):意指已確立為人類致癌物,如酒精飲料、黃麴毒素、加工肉類、二手菸。
●2A級致癌物(proba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意指「高可能」是人體致癌物,如紅肉、熱飲。此級表示對人體致癌證據不充分、動物實驗致癌證據充分、有確切的致癌機制。
●2B級致癌物(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意指「有可能」是人體致癌物。此級表示對人體致癌性證據不充分、動物實驗致癌性不充分、致癌機制不明確。
林世航表示,2A與2B級對人體致癌確定性的證據皆不足,2A級雖具有動物研究證實,但人類的生理、接觸機會、頻率都還是與動物實驗有很大差異,因此2A級致癌物對人體的危害也並非想像中那麼大,更別說2B級致癌物是連動物實驗證據也不充分,連泡菜、Wifi也被列在2B致癌物中。
●3級致癌物(not classifiable as to its carcinogenicity to humans):研究皆不充分,屬於無法歸類的狀態,致癌證據不足。
●4級致癌物(probably not carcinogenic to humans):意指高可能性不是致癌物。
林世航說,過去曾有新聞報導3級致癌物,但實際上3級致癌物是無證據將其分類的狀態,茶、咖啡因都屬於3級致癌物。風險又遠比第1級、第2級的致癌風險低得多,更別說第4級的定義還是「高可能為無致癌性」。
致癌物是否致癌 需評估「接觸量」
林世航表示,IARC的致癌物列表,僅是依據研究判定物質是否具有致癌性,但即便被列於第1級致癌物,還是與接觸量、攝取量有極大的關係。
林世航以1級致癌物的二手菸為例,我們每天幾乎都會吸到二手菸,但馬上就會罹癌了嗎?其實並不會,因為致癌的危險是長期性的,且與生活環境、飲食習慣都有相關。但是當人們每天處於大量二手菸環境下,長期接觸當然就會大幅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
3方法教你面對食品中的致癌物
1.減少接觸第1級與2A級致癌物:由於第1級致癌物已確立致癌性,而2A級雖人體證據尚不充足,但動物實驗證據充足,也確立了致癌機轉,因此對於第1級和2A級致癌物,自然要更小心一些。
2.對於食物中自然存在或生成的致癌物,減少攝取即可:有些致癌物就是飲食的一環,如:酒精飲料、加工肉類。所以,針對食物中既有的第1級或2A級致癌物,我們減少攝取量。而對於2B級以下的物質,若能減少是好事,但不要過度恐慌,因為它們對人體的致癌證據是不足的。
3.惡意添加防不勝防,盡量避免:合法食品添加物具有安全性評估,因此使用合法合規的食品添加物,其致癌風險非常低。過去大多是使用非法添加物,如:蘇丹紅事件,但這類事件防不勝防,需要依賴業者的良心與政府把關,杜絕添加違法添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