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為了應付抗生素抗藥性帶來的全球性威脅,科學家一直在尋找新的方法,試圖突破細菌細胞的防禦系統。多倫多大學(U of T)的研究人員,利用先前在癌症研究中獲得的經驗,開發了一種能夠誘發細菌細胞自我毀滅的新型化合物。這項研究結果已發表在《藥物化學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
美國知名科技網站《物理學家組織》(PhysOrg)報導,這種新型抗生素專門針對一種天然存在的酶——ClpP,這種酶負責分解老舊或有缺陷的蛋白質,在細胞的日常運作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新型化合物會加速ClpP酶的運作,使其開始分解本不該分解的蛋白質,最終從內部將細胞摧毀。
多倫多大學生物化學教授豪利(Walid A. Houry)博士表示:「大多數抗生素都會抑制某種過程。但我們採用的是一種全新的方法,我們會打破細胞的運作平衡,最終希望能夠將這種新型化合物應用於臨床治療。」豪利博士與其他研究人員緊密合作,在這個領域繼續進行研究。
豪利博士補充說:「事實證明,存在於癌細胞中的這種酶,也存在於細菌細胞中。這個計畫的難點在於,我們試圖找到一種方法,可以攻擊細菌細胞中的ClpP酶,但不會損害人體細胞。」
多倫多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加拿大光源(CLS)的先進設備,觀察了人類和細菌細胞中ClpP酶的結構差異。他們發現,人類和細菌的ClpP酶雖然非常相似,但仍存在些微的結構差異。基於這些差異,研究團隊設計出了新的化合物,可以鎖定有害細菌的ClpP酶,而不會傷害人體細胞。
豪利博士表示,這種新型抗生素,對於治療腦膜炎和淋病等細菌感染,具有巨大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