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屏東立委鍾佳濱成立的教懷博愛教育基金組成暑期工讀服務隊,昨(22)日舉辦台東浸水營古道健行活動遇上虎頭蜂群,41歲領隊洪偉彥為保護學員,全身被螫逾百針送醫不治。針對蜂螫如何自救?台中榮總毒物科主任毛彥喬提醒,民間說法抹氨水或醋未證實有效,反而可能使局部傷口惡化,增加感染的風險,建議立即以乾淨清水沖洗傷口,若有過敏反應盡速就醫。
過敏性休克症狀
毛彥喬指出,人們被虎頭蜂螫傷後,立即會出現局部的紅、腫、熱、痛,並在螫傷部位形成直徑約5公分的紅腫區域,接下來的數小時,螫傷傷口會產生直徑約0.5公分的水泡,然後轉為膿泡。若出現疑似過敏性休克的症狀,尤其迅速出現多種症狀時,例如胸悶、氣促、喉頭緊縮感、暈眩、皮膚癢、腸胃不適,應盡速由119協助送醫。
虎頭蜂螫傷後常見反應
1. 過敏反應(allergic reaction),包括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
毛彥喬表示,一隻蜂螫就有可能會引發過敏性休克,但是對蜜蜂螫發生過敏性休克的患者,對胡蜂螫不一定會發生;第一次螫就發生過敏性休克者,第二次被螫則不一定發生。而第一次未發生過敏性休克者,也不代表第二次被螫就一定不會發生;報章雜誌、文獻上被蜂類螫傷後迅速致命者(例如30鐘內),多半指此種類反應,其治療有可能需要使用腎上腺素注射,以及其他抗過敏藥物等。
2.毒性反應:分為局部反應或全身性反應:
毛彥喬指出,不同虎頭蜂種類毒性強弱不一,特定種類要多少數目的螫傷,比較會產生嚴重的症狀,尚無很好的量化資料。一般認為成人被20-30隻虎頭蜂螫傷,有可能產生較嚴重的全身性毒性反應(包括急性肝炎、急性腎衰竭、橫紋肌溶解、凝血病變等)。
3.機轉不明反應:
多半是指免疫調節的反應與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