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健康網》愛吃河豚小心中毒? 食藥署:不要自行捕撈並食用

2021/05/10 13:00

河豚物種多,且外觀不易辨識,最好的自保方式,就是不要自行捕捉並食用,亦避免食用來路不明的水產品或其加工品;圖為情境照。(圖擷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台灣四面環海,新鮮漁產琳瑯滿目,但是在享用美味的海產佳餚時,也要注意不要食物中毒。食藥署近日接獲通報,北部一名男子海釣了一批河豚,自行煮食後出現舌頭麻、噁心與暈眩等症狀。衛生局將檢體送交食藥署進行物種鑑定,確認為有毒的黑鰓兔頭魨。

食藥署說,臺灣沿海皆有河豚分布,河豚的最大特徵就是圓滾滾的體型,遇到危險時,會將肚子膨脹嚇唬敵人。它的毒素分布於卵巢、肝臟、肌肉、皮膚等部位,是一種強烈的神經毒素,毒性約為氰化物的1000倍以上,潛伏期短,其毒素具有熱穩定性,無法經由加熱破壞,食用後的10-45分鐘後即有症狀,包括:唇舌發麻、手麻、腳麻、頭痛、眩暈、嘔吐等,嚴重時可能導致呼吸困難、心跳減慢並危及生命。重點是,目前河豚毒素並沒有解毒劑,食用將對身體產生無法挽回的傷害。

食藥署提醒民眾,河豚物種多,且外觀不易辨識,最好的自保方式,就是不要自行捕捉並食用,亦避免食用來路不明的水產品或其加工品。若民眾食用後出現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轉載自衛福部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815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