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台灣大學7日有女學生墜樓,昨再度驚傳學生自鎖房間輕生意外,凸顯學生身心輔導亟需重視,精神科醫師指出,高中、大學等人生「轉折階段」容易發病,但精神疾病、情緒障礙等就如同感冒每個人都會得,而心輔需要長期照護,並建議多元管道求助,連醫院急診都可納入。
面對學生族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醫師黃宇銳表示,人在「轉折階段」好發精神疾病及情緒障礙,如高中、大學是很容易出事的族群,身份轉換階段亦有各方壓力,或升學壓力乃至畢業後求職競爭、薪水不高等,而臨床上學生在感情、求職等最在意。
但情緒與精神疾病易遭汙名化,黃宇銳說,除社會價值將來看診貼上標籤,另外也有些病人缺乏「病識感」(不認為自己有病),而門診上會碰到「無法把病人帶來」以及「病人無法把自己帶來」等2種,皆會導致延誤病情。
黃宇銳說,情緒障礙、精神疾病就如同冬天感冒、呼吸道不舒服,民眾感冒會主動就診,其實「情緒感冒」也可以就醫,有負面想法、自殺意念等,都可尋求自殺防治專線、心理輔導等機制,來了解自己情緒或精神哪邊不舒服,藉由治療而改善,1925安心專線、生命線1995、張老師1980乃至精神科門診等都是求助管道。
「如果認為危及生命,也可考慮醫院急診!」黃宇銳說,一般民眾身體開放性創傷或昏倒,都知道要送急診,但其實若情緒控管或精神狀況達到立即的生命威脅,也可以緊急赴急診,由現場醫師評估是否照會精神科醫生,因有時候學生在學校心輔中心甚至精神科門診的等候需太長,但身心達到危急狀態,就會建議先去急診,且不止自傷,若有傷及他人的風險,也可建議送急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