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安全帶急勒 熟女斷腸內出血

2015/03/12 06:00

腹腔腸道吻合手術。(照片提供/溫培宏)

圖.文/溫培宏

50歲的陳小姐在清晨被送到醫院急診時,已呈現休克狀態,意識陷入昏迷。經緊急插管與輸液後,檢查發現腹部有一道安全帶的勒痕且腹部脹大與僵硬;判定為腹部挫傷併腸胃道破裂及內出血,接受緊急剖腹探查手術。

手術中發現,陳小姐的腸繫膜上的血管破裂,腹腔內約有1000CC的鮮血,且斷裂的血管仍持續流血。經止血與腹內器官檢查後,確定陳小姐下腹的小腸外傷性橫斷,以及降結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外傷性橫斷。

手術切除約100公分的小腸與30公分的大腸,並且分別重新「吻合」後,陳小姐於一週後順利出院。

一般認為安全帶可以幫助乘客於車禍意外發生當時,減低衝撞力道,也可避免被拋出車外,進而減低死亡率。

根據研究,約50%至80%的車禍死亡個案可藉由安全帶來避免。警政署統計,沒有繫安全帶的乘客死亡率比有繫安全帶者高3.6倍。台灣在2001年實施前座乘客強制繫安全帶的法律;2012年因國父孫中山的孫女訪台時發生車禍,進一步立法規範後座乘客也須繫安全帶,美國更早在1964年便已立法規定。

儘管如此,在車禍發生的當時,安全帶並不保證百分之百的安全。

1962年外傷科雜誌《Journal of Trauma》即已提出「安全帶症候群」(Seatbelt Syndrome)的概念。也就是在車禍發生的當下,乘客由高速行駛突然減速的過程中,安全帶的拉力可能造成被勒住的器官、組織產生傷害。

最常見的器官涵蓋胸腹部,包括胸腰椎、小腸、大腸、肝脾臟、乳房,甚至是腹主動脈。其中因安全帶導致的腹主動脈損傷,即使及時手術修補,死亡率仍高達20%;2014年一份以色列的醫學研究也發現,即使單純的安全帶造成的腹內器官損傷,死亡率亦高達10%。

安全帶症候群常發生在繫有大腿安全帶的乘客身上,到院時往往可見患者下腹部有一道明顯的瘀青,受傷的器官也常可被證實與安全帶的部位有關。

即使車禍當下無急性生命危險,臨床上仍有安全帶導致身體器官延遲性傷害的案例,如乳房血管受損導致延遲性乳房血腫,或大腸破裂導致延遲性大腸皮膚瘻管等。

陳小姐因早期發現,立即接受手術,恢復腸胃道的完整性,重拾健康。但目前研究上仍舊無法設計出百分之百安全無害的安全帶,只能提醒民眾外出仍要注意行車安全,以減少安全帶症候群導致的憾事發生。

(作者為衛生福利部旗山醫院一般外科暨消化系外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