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耳悶癢長滿白耳垢 罕見耳白黴菌病作祟

2022/08/20 05:30

▲醫師正在診療個案。(照片提供/陳登郎)

文/陳登郎

一名54歲中年女性右側耳道老是癢癢的,在聽聲音時,覺得「鈍鈍」的,好像隔著一道牆。原本以為是洗澡後,耳垢浸水膨脹所致,常常用金屬耳扒或棉花棒去掏耳,卻僅挖出一些白色的屑屑,帶有奇異酸臭味,愈掏愈癢。

近一個月來,右耳開始會聽見持續性的「嗯嗯」聲,夜深人靜時,會更為明顯。

原本以為是聽力老化,先至坊間助聽器公司接受聽力篩檢,發現右耳有傳導性聽力障礙。就醫時,我發現她的右側外耳道內,覆蓋著一圈塊狀物質,移除後,確定不是棉絮,而是長滿白色菌絲的耳垢,這跟一般耳黴菌病常見的黃色麴菌絲截然不同,原來是罹患了極為少見的耳白黴菌病(oto-mucomycosis)。

另外,還發現她有嚴重的過敏性鼻炎,兩側下鼻甲呈現蒼白色,鼻水甚多。

白黴菌原本存在於泥土、腐化物及空氣中,極少感染人體,但過敏體質者的外耳道上皮因過敏反應,耳垢腺在分泌耳垢時,也分泌出偏鹼性的液體,相當適合黴菌生長,一旦空氣中的白黴菌孢子落於其上,就會很快地長出菌絲來。

皮膚為了抵禦感染,分泌出大量的皮脂與病態耳垢,混在一起,阻塞外耳道,產生傳導性聽障,衍生代償性耳鳴,更會變成黴菌滋長的溫床,形成惡性循環。

治療此病,必須先把黴菌滋長的耳垢移除殆盡,暴露出底下皮膚,塗上抗黴菌藥膏,接著持續使用硼酸耳藥水至少1個月,使外耳道保持弱酸性,杜絕殘存的黴菌成長,即可痊癒。

為了避免患者因耳癢而掏耳,需持續服用抗組織胺,治療過敏,並止癢,以免破壞耳道內新長出的皮脂層與健康耳垢。

未治療 感染顳骨恐致命

需注意的是,白黴菌病若不立即接受治療,特別是免疫功能不良或血糖控制不佳者,會繼續快速地擴散,向下侵犯耳道硬骨及軟骨,向內侵犯耳膜、中耳及內耳,整塊顳骨都感染,可能致命。若有耳癢、耳鳴者,宜先正確就醫,莫盲目掏耳忽視之。

(作者為吉豐耳鼻喉科診所醫師)

▲患者的右側外耳道內,覆蓋著一圈長滿白色菌絲的耳垢(左圖);經移除耳垢後,露出濕疹性的外耳道(右圖)。 (照片提供/陳登郎)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