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確診後腦子亂糟糟 疫後注意身心狀況

2022/07/19 05:30

▲運動可以預防身心疾患的發生,以及紓解壓力;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陳長聖

「醫生,我腦袋好亂、好煩!」40多歲的林先生(化名)就醫時急切說著,這兩個月,他天天失眠,腦中滿滿「操煩」,常胸口發悶,工作時腦袋一片空白。原本他生活規律,天性開朗,沒有家族病史,為何會踏進身心科的診間?唯一線索是兩個多月前確診過新冠肺炎(COVID-19)。

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心理影響,以及病毒造成的相關生理變化,於是有許多身心疾患。

未染疫者承受諸多壓力:擔心自身染疫、家人健康、隔離、工作變故、至親離世卻無法陪伴……,沉重的生命經驗,引發了心理健康負擔。

至於染疫者,病毒雖不會直接入侵腦部,但身體為了對抗而產生全身免疫反應風暴,大腦受發炎影響而被微小破壞。而急性期重症的救命藥物,也可能引發身心症狀。染疫住院病人中,有60%在住院期出現焦慮、憂鬱、譫妄;康復後,有精神疾病的風險也較一般人高。

不管是染疫期間,或是康復後數月內,都應觀察心理健康。

若有失眠焦慮等症狀 尋求協助

◎出現以下狀況,建議諮詢身心或精神科,避免惡化:

●失眠(例如:輾轉反側)。

●認知功能減損(例如:腦霧)。

●焦慮症(例如:緊繃、胸悶、整日擔憂)。

●憂鬱症(例如:心情低落、自責、無望)。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例如:腦中持續浮現創傷畫面)。

除藥物 冥想戶外放鬆也有幫助

◎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抗憂鬱劑、精神安定劑、抗焦慮劑)安全而有效。

●練習冥想、正念,戶外休閒放鬆,也可促進心理恢復。

另外,預防身心疾患的發生,平日建議健康生活(規律作息、運動)、健康飲食(攝取蔬果或Omega-3等抗發炎的營養)。

林先生在規律接受治療後,睡眠變好、舒展笑容了。他說,好不容易重新拾得健康,會更珍惜自己的生活!

(作者為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