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擔憂疫情腹痛狂跑廁所 大腸激躁症上身

2022/05/24 16:28

亞大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江承源(右)提醒,大腸激躁症患者雖飽受腸胃症狀困擾,但體重不會減輕,也不會出現嚴重併發症,建議民眾需適當紓解情緒壓力。(記者陳建志攝)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本土染疫人數攀升,不少家長擔心自己染疫,也對於小孩是否該打疫苗猶豫不決,內心充滿焦慮,台中1名35歲黃媽媽,最近因此常吃飽飯就腹痛,每天都要上廁所好幾次;另1名40歲的顏媽媽,則是白天時常會出現腹絞痛,有時便祕有時又拉肚子,兩人就醫後才發現,都是因焦慮引起的大腸激躁症。

亞大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江承源表示,「大腸激躁症」是一種腸胃比較敏感的慢性疾病,會出現反覆腹痛、拉肚子、便祕及脹氣等症狀,屬於功能性蠕動障礙,因患者的腸子蠕動收縮比一般人還快,不僅是大腸會出問題,連小腸或胃部也會出現相關症狀,通常會持續6個月以上。

江承源指出,造成大腸激躁症的原因很多,除飲食不正常、腸道發炎或感染外,心理因素也是致病原因,例如處於憂鬱、焦慮等情境下,會造成自律神經功能失調,對腸胃道膨脹的感覺變得異常敏感,改變了腸道的滲透性、腸道免疫和微生物菌相,造成腸道蠕動的障礙,因而罹患大腸激躁症,這兩名患者便因疫情出現焦慮、緊張情緒而出現腹痛。

江承源表示,臨床上大腸激躁症的排便習慣不規律,依照不同的病因以及發生部位,分成腹瀉型、便祕型、腹痛型以及混合型4種,其中以腹瀉型的患者佔最多數,1天腹瀉次數會超過3次以上,甚至剛用完餐就馬上有便意感,至於其他常見症狀包括腹部常出現絞痛、脹氣,但解便後會暫時緩解;解便時需要非常用力,時常會出現急迫感、殘便感;解便次數不規律,1天超過3次或1週少於3次;腹瀉與便秘會交替出現;糞便的型態改變,呈現硬塊、稀軟狀,甚至嚴重點會出現水便。

江承源提醒,大腸激躁症患者雖飽受腸胃症狀困擾,但體重並不會減輕,也不會出現嚴重併發症,除提供藥物劑型治療外,也會建議民眾需適當紓解情緒壓力、保持充足的睡眠及避免刺激食物,並輔以定期檢查,遠離大腸激躁症之苦。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