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嘉華
劉奶奶罹患大腸癌,住院接受化學藥物治療(簡稱化療)結束後,返家發現有口乾舌燥、口腔潰瘍、刺痛等情形,嚴重影響進食意願及營養攝取需求,讓家人很擔心。
像劉奶奶這樣的情況是很常見的化療副作用,需要「醫、護、病」三方共同仔細發掘問題、早期介入治療,才能提昇他們的居家照護生活品質。
化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消滅生長快速的癌細胞,但是也會影響到正常的細胞生長,尤其是人體生長快速的細胞首當其衝,例如:造血、胃腸、口腔黏膜,以及髮根等細胞。
最常見的化療副作用是嘔吐、禿髮、倦怠感、口腔黏膜受損(通常在治療後7-14天發生),其他是出血、感染以及貧血。這些副作用嚴重影響病人繼續治療意願,因此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臨床上針對口腔黏膜受損患者,建議下列幾點來幫助減輕症狀:
●病人應該大量飲水,每天攝取2000-2500CC水分,並漱口,保持口腔黏膜濕潤,避免感染。
●在食物料理方面選擇軟的、溫和性食物,並避免攝取葡萄柚等過酸食物,或蒜頭等刺激性食物。
●為避免口腔黏膜組織再次受到傷害,要選用軟毛牙刷刷牙。同時避免使用含酒精及過鹹的漱口水。比較合適的鹽水漱口水的比例是1/2茶匙的鹽+200CC的溫開水。
●如果嘴唇乾燥時,可使用保護性的唇膏滋潤(選擇無刺激性、不含色素、防腐劑等天然成分產品)。
病人化學藥物治療期間每日完整檢查全口腔,以便早期發現黴菌感染的問題。不幸發生口腔黏膜損傷時,依醫師指示使用止痛劑或發現黴菌感染,早期抗黴菌藥物使用(藥物statin+C.T.M+Depyretin磨粉後,三餐飯後含漱吞服)。
化學治療藥物口腔黏膜受損副作用會持續多久呢?大部份口腔黏膜受損副作用會隨輔助性藥物介入漸漸消失,而恢復的快慢與患者的身體狀況,以及使用的化學藥物有關,有的人很快恢復,有的人需要數月。
總之,一旦在化學藥物治療期,發現到口腔黏膜異常時,應儘早與醫護人員共同討論,以便能早期偵測副作用的產生。醫師可依照副作用程度變更處方劑量,護理師更能依照口腔黏膜受損不同分期,提供適切照護。
(作者為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5B病房護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