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1天1包薯條 罹癌風險增500倍

2015/03/07 06:00

▲香脆可口的薯條是很多人的最愛,但要小心不知不覺中吃進過量的「丙烯醯胺」致癌物 。(記者叢昌瑾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愛吃薯條、洋芋片的民眾要小心了!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研究證實,人類經由油炸飲食攝取的丙烯醯胺愈多,誘發基因傷害風險也愈大,是致癌的危險機轉。按美國環保署評估安全劑量計算,60公斤重的成人每天吃一包薯條,致癌風險恐怕較不吃者高出500倍!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研究所教授吳焜裕表示,丙烯醯胺與基因突變、神經毒性、生殖危害、致癌相關,在高於120℃以上炒炸食物過程生成,尤其馬鈴薯、玉米或麵粉,常見於薯條、洋芋片、泡麵、烤土司、油條等,但高溫烘焙的咖啡、香菸的菸霧也有。

吳焜裕指出,過去動物實驗已證明,丙烯醯胺會誘發基因傷害,此次研究分析63位成人尿液中丙烯醯胺代謝物含量,證明丙烯醯胺攝取量與基因傷害指數顯著相關。

吳焜裕指出,美國環保署評估人體可承受丙烯醯胺為每公斤體重、每天2微克,對照食藥署曾分析國內薯條丙烯醯胺含量約每公克0.7至0.8微克,以0.8微克計算,60公斤成人每天吃1包75公克上下的薯條,約麥當勞小薯大小,罹癌風險將較不吃者高出500倍。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蘇大成也說,血液中丙烯醯胺代謝物濃度高,罹患糖尿病或甲狀腺異常的機率也會上升。

他說,雖然保持作息正常、睡眠充足等良好習慣,有助於修補基因受損,但若持續大量攝取油炸食物,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凡是炒炸到味道變香、顏色變黃的食物,代表丙烯醯胺含量高,建議要節制食用。

吳焜裕建議,政府應該系統性評估國人日常丙烯醯胺攝取量與健康影響,並管制食品中的含量,認為源頭管理外,食品加工過程產生的有害物質也是食安問題,應該納管。

不過,食藥署官員指出,丙烯醯胺為食物製作過程所生產的物質,並非外部添加,要訂限值有困難,目前也沒有國家有標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