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
肥胖症不只影響外觀、健康,嚴重者還會因多重併發症死亡!台灣醫學會昨舉辦學術演講會,主題之一從基因、內科及外科治療,談到肥胖症治療進展。桃園敏盛醫院醫療資源副院長李威傑指出,減重手術難免存在風險,但據美國統計,10年前減重手術死亡率百分之二,求診者形同冒著「必死」決心,今天已降為千分之二,安全性增10倍;但若只是為外型美觀,醫師還是不建議動手術減重。
李威傑說,嚴重肥胖症患者,難以控制腦部傳達想吃的欲望,透過減重手術,可改變腸胃道吸收、把胃縮小,使其飲食習慣改為少量、多餐;減重手術從早期的胃間隔、胃腸繞道、束胃道等,最新的腹腔鏡胃切除,即「縮胃手術」,效果好且安全性較佳,台灣去年約有2000多例,佔所有減重手術60%,比5年前多一倍。
他說,縮胃手術切除75%的胃,胃變瘦長,狀似香蕉,又稱「香蕉胃」,因胃納量變小,患者提早有「飽」的感覺,食量縮減,體重就會減,一般半年可減重20至25公斤。
不過,縮胃手術也有出血風險,且術後較易引發胃食道逆流,若求診者只為外型美觀,他不建議採減重手術。另對於合併症嚴重代謝疾病的病人,他認為隔離十二指腸的胃腸繞道手術,是較好的選擇。
李威傑說,健保給付的減重手術,對象須為BMI值35以上、有合併症,且介於18至55歲。他曾為14歲青少年進行減重手術,因患者過度肥胖,合併糖尿病、在學校遭排擠、霸凌,引發心理疾病。
他提及,許多退休人士或運動選手,如日本相撲選手、足球明星馬拉度那,退休後活動量大減,食量卻不降,造成肥胖症而動減重手術。術後效果雖好,仍須搭配節食、運動,否則還可能胖回來。
李威傑碰過71歲的男性做縮胃手術,因退休後體重直線上升,遊山玩水常感到喘,影響生活,堅持因海軍陸戰隊出身、曾任總統府儀隊標兵,承受得了手術,但他要對方的妻子及子女都得簽切結書才動刀,這患者身高180公分,原BMI值44,半年後從140減為90公斤,甩掉50公斤贅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