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第2節頸椎骨折/果農摔車固頸 2個月後險癱

2013/10/15 06:00

黃姓果農(左)頸椎高位骨折差點癱瘓,經手術復位固定,回診時神經外科醫師黃伯仁(右)確認回復情形良好。(記者謝鳳秋攝)

記者謝鳳秋/台中報導

黃姓果農駕搬運車時頭撞到樹枝摔車滾下山坡,檢查發現第二節頸椎骨折,先戴護頸保守治療,但2個月後,雙手竟連拿筷子的力氣都沒有、行走困難,差點癱瘓,經手術復位固定,四肢活動獲改善。

65歲黃先生本是大卡車司機,60歲返鄉種水果,扛重百公斤輕而易舉,5月在果園開搬運車時摔車,跌落山坡,一度失去意識,送醫檢查發現第二節頸椎骨折,當時醫師建議保守治療戴護頸固定即可。但2個月後,出現雙手麻木、行走無力、大小便困難等症狀,連筷子都拿不住,吃飯須要太太餵,前往台中慈濟醫院就診。

神經外科主任黃伯仁從電腦斷層檢查發現,他頭部受強力撞擊,頸部前曲又後折,是所謂「甩鞭效應」,骨頭在中間切斷,受傷後頸椎上半部往前跑,呈現不穩定狀態,對頸椎脊髓神經造成傷害與壓迫,造成下半身沒力、走路不穩,也出現漸進式四肢癱瘓,建議盡快手術。

黃伯仁利用後位骨釘融合方式,幫病患重建復位與固定,採用新式骨釘將第一、二節頸椎鎖上,再用連接器連起來,並種上捐贈骨,用鐵絲綁起來,讓原來的骨頭有生長機會。手術後一週,四肢活動改善很多,可不依賴他人活動,回復情形良好,重拾健康。

黃伯仁指出,第一、第二頸椎骨折屬於頸椎高位骨折,多數病人受傷後有四肢癱瘓、呼吸困難等症狀,甚至可能死亡,但部份骨折受傷時症狀不明顯,易被忽略,黃先生就是典型例子,起初只覺得脖子痠痛、僵硬,直到出現漸進式手腳無力、行走困難,才驚覺不對,若忽略未進行手術治療,受傷神經持續惡化,可能終身癱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