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心房顫動別輕忽 積極治療才能防中風

2013/01/13 06:00

文/尹居浩

天氣逐漸變冷,中風及猝死風險相對提升,胸痛、不舒服就診民眾也增加不少。中風原因以缺血性中風與出血性中風為主,據統計,台灣總中風人口中約20%是心房顫動引發,屬於心律不整最常見疾病。

心房顫動易於心房形成血栓,一旦隨血流進入腦部,即造成腦動脈阻塞,即「腦中風」,這種栓塞性腦中風的嚴重程度高,預後也較不佳。

心房顫動症狀因人而異,包括心悸(如心跳加速、撲動)、呼吸短促、暈眩、疲倦、胸痛等,但有時無病徵。年齡愈大者發生率愈高,大於80歲更高達10%;其中風機率比常人多5倍、心臟衰竭多3倍、死亡率多2倍。專科醫師通常建議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來預防中風。

傳統口服抗凝血藥物華法林,以干擾維他命K達到抗凝血作用,延遲血液凝固抑制血栓,臨床治療超過50年,是過去預防中風與全身性血管栓塞標準治療。但其起始作用較慢(需3至6天),為維持在適當療效範圍內,需定期血液監測,同時因與食物、藥物及酒精易有交互作用,常增加出血併發症,導致死亡或嚴重後遺症。眾多禁忌且頻繁回診,影響患者日常生活甚多;現在健保已給付新型抗凝血劑讓醫師有另一治療選擇。

要提醒的是,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患者若使用其他藥品或健康食品時,務必要告知藥師或醫師,以確保抗凝血藥效,避免出血併發症。

常見的西藥如非類固醇消炎藥、阿斯匹靈、治痛風藥物、銀杏製劑、消化性潰瘍藥、葡萄糖胺等易延長凝血時間;另外,人參、當歸、生薑、銀杏等活血化瘀或破血散結中藥,也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作者為振興醫院中風中心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