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家屬盼大體完整 器捐皮膚者少

2012/04/26 06:00

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

嚴重燙傷傷口需以敷料覆蓋,減少細菌感染也有助癒合,人工皮昂貴,豬皮敷料效果則較不理想,捐贈的人體皮膚最適合,但來源稀少,成大醫院10年來,僅有16名器捐案捐出皮膚,分析原因與家屬希望保持死者大體外觀完整有關。

成大醫院外科醫師潘信誠表示,家屬多以為捐出皮膚後,大體會血肉模糊,其實摘取的厚度約0.3毫米,薄得如紙一般,衣服外露的部位如頭頸部、手足等都不取;皮膚摘取後隨即以紗布包紮,沒有滲血情形,不影響大體外觀。

去年全台灣229人器捐,共捐出877個器官,其中僅30個個案捐皮膚;捐皮膚者以北部居多,南部去年60名器捐,捐皮膚的僅2名;成大醫院從90年開始推動皮膚捐贈,累計到100年,成大醫院患者捐贈的只有11例。

潘信誠表示,大面積燒燙傷的患者,常需要植皮,人工皮10×10公分需1萬元,病患與家屬負擔很大,效果又不盡理想,若採自體皮膚移植,一時之間又沒有足夠的皮可取用,需等傷口好才能取皮,等待期間需要敷料,捐贈的皮膚是最適合覆蓋傷口的敷料,新長出的皮膚狀況最令人滿意。

捐贈的皮膚都保存在攝氏零下80度,可保存半年,但台灣傷燙傷患者不少,捐贈的皮膚供不應求,燒燙傷患者能否有捐贈的皮膚可用、得到良好復原,只能靠機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