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孩子的問題 有問好好答

2011/01/23 06:00

文/李嘉修

在超市裡,看到媽媽帶著約莫小學三、四年級的兒子挑選盥洗用具,兒子興奮地拿塑料製的漱口杯問媽媽:「用塑膠做的漱口杯裝熱水刷牙會中毒嗎?」

我心中正讚許這位小朋友挺有衛生概念,沒想到一旁的媽媽以不耐煩的口吻回答:「那有什麼關係?又沒教你把漱口的水喝下去!」

不曉得當時那位母親處於怎樣的情緒與思考狀態?是認為孩子的問題不對,期待他問出更有智慧的問題?還是覺得孩子問太多問題,對他的問題感到厭煩?抑或是母親心情不好,把氣出在這位欲獲取關懷與解惑的孩子身上?不論基於何種原因,孩子聽了媽媽的回應後,內心多半是受挫與難過吧?

忽略或敷衍 可能造成陰影

其實當孩子提出問題與需求,卻遭到父母親有意或無意的忽略與敷衍時,在孩子心中可能會造成難以磨滅的陰影,日後很可能對人際關係形成不安全感與不信任感,甚至導致情緒與行為問題。

當孩子提出問題時,請好好認真回答他,別因圖一時方便而隨意給孩子模稜兩可的答案,甚至置之不理或責難他。

當你不曉得該如何回答,或不知道答案時,也請你誠實地告知孩子,並請他給你一些時間思考,或是請他等你找了資料,或確定答案之後再回答他。

若你真的不願回答孩子,也請你勇於明白讓孩子能瞭解你無法回答的原因,並請他能夠體諒你。

假使你正處於忙碌或是負面的情緒狀態下,也請你清楚讓孩子知道,你現在的心情狀態不適合回答,讓他知道不是他的問題,並承諾他等你的心情較為平靜時,會再好好跟他解釋。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回答孩子的疑問,為孩子解惑,是父母的責任。不論孩子提出了什麼問題,父母都應該要耐心、誠實且認真地,以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回答他,避免忽視孩子的問題與需求,以免造成孩子的心理傷害與日後的心理問題。

(作者為國立交通大學諮商中心兼任諮商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