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榮總、台大聯手研究 可預測B肝病情

2010/07/25 06:00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台北榮總及台大醫院兩大醫學中心合作研究發現,抽血檢測患者體內的細胞激素介白質10與12的基因與表現血清濃度較高者,可以提早5到10年產生「e抗原抗體」,未來演變成肝硬化、肝癌的可能性較低。

研究團隊認為,這項新發現不僅可以預測B肝病情的進展,未來也可以調整藥物,做為B肝患者的治療依據。不過,目前各醫院尚未將這項血液檢查納入常規檢驗,還需對另一個族群做同樣研究得到一致的驗證後,才會推廣到各醫院,全面實施至少還要再等3、5年。

雖然台灣已全面施打B肝疫苗,但在全面施打B型肝炎疫苗前出生的族群,仍然有10%到15%的國人為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吳嘉峰表示,目前治療B型肝炎患者雖有多種抗病毒藥物,但治療一年後,只有2到3成的患者能成功減少病毒量,讓肝功能指數恢復正常,因此台大與北榮聯手探討為何病患在接受治療後,會產生這麼大的差異?

台大及北榮長期追蹤288位沒有接受治療的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收案時,年齡最小的患者才6個月大,最年長為35歲,平均追蹤時間17年。

台北榮總兒童胃腸科主任吳子聰表示,人體內細胞激素介白質是免疫細胞分泌出來的蛋白質,可調節免疫表現,細胞激素介白質10與12的血清濃度愈高,愈可以協助B肝患者產生e抗原抗體,代表體內病毒量已下降,可減少肝臟反覆發炎,以往醫界沒有指標預測e抗原抗體出現的時間,這項發現可預測B肝病情的進展,未來可成為B肝患者的治療及調整用藥的依據。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