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志煌
看著孩子一步一步學走,牙牙學語,應是父母最大的快樂!我永遠記得小孩靜靜地看著我,聽著聲音,第一次對我喊出爸爸時,心中的雀躍真是無法形容!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一定要先聽清楚,正確學習,才能說得明白。因此,聽力和語言,以及課業學習密切相關。
然而聽力障礙是一個沈默的疾病,等到發現不對了,往往也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小朋友若有語言學習遲緩,一定要先排除聽力異常,甚至有些被判斷為智力障礙的兒童,檢查後,才發現是聽力的問題,無關智商,而經過適當治療,學習能力就會明顯提升。
患有聽力障礙的寶寶人數之多,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根據國內外的統計,約千分之6的新生兒患有聽力障礙,其中3成是「雙耳聽障」,會嚴重影響學習。
現今有許多方法可以早期診斷,最重要的就是新生兒聽力篩檢。新生兒聽力篩檢是一種非侵襲性的檢查,操作時,並不會造成寶寶不適。檢測方法可分成兩大類,一是耳聲傳導(OAE),一是自動聽力誘發電位(AABR)。兩種檢查方式各有優缺點,但準確度及專一性都很高。美國鑑於新生兒聽障不易診斷,許多州都已強制立法,要求新生兒出生後,都需接受聽力檢查。台灣目前亦在研究是否全面普及篩檢。但在全面普檢前,目前仍屬自費檢查項目。
檢測時間為出生後滿36小時,等嬰兒耳道乾燥後,即可施行。一般採取「一三六」的原則:也就是滿一個月大前,必須進行第一次聽力檢查,滿3個月大前,確立診斷,最遲於寶寶6個月大前,必須接受治療。一歲前是寶寶聽力語言發展的重要階段,一旦錯過這個黃金時間,治療會更加困難。
另外,強調的是,有些聽力障礙是後天性的,如反覆中耳炎、遺傳疾病等等。這些病患出生時,可能會通過聽力檢查,後來才發生聽力障礙。所以就算寶寶通過聽力檢查,也需注意語言發展,必要時,再次複檢。
只要早期診斷,患有聽力障礙並不會讓人生變成黑白,經過適當治療與特殊教育仍可正常生活,而且擁有傑出表現。今年台北市有幸舉辦第廿一屆聽障奧運,讓我們一起為聽障選手加油時,也不要忘了為自己的聽力健康把關。
(作者為台中梧棲童綜合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