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胎兒超音波檢查 「照樣」有盲點

2008/03/21 06:00

文/張玉書

陳小姐是懷第一胎的初產婦,身為公司主管,儘管工作繁忙,也一定定期產檢,並配合醫師,接受胎兒超音波檢查。

滿心歡喜準備迎接小生命的她,懷胎10個月後,產下小女嬰,除了臉上有一個大胎記,還出現肺動脈瓣膜狹窄的先天性心臟疾病。陳小姐難過吶喊:「為什麼會這樣?」

有人說,胎兒超音波對產科醫師而言,彷彿第三隻眼,醫師可藉胎兒超音波檢查,了解媽媽腹中胎兒的生長進度與健康狀況。它是非侵入性檢查,也不是放射線,目前世界上並沒有因使用胎兒超音波,而造成胚胎或胎兒因而受損的報告,對準媽媽和胎兒而言,安全性相當高。

健保產檢給付項目裡,約在20週時,會有一次胎兒超音波檢查,因這時期的胎兒頭骨、肋骨等尚未完全鈣化,超音波比較容易穿透,可進一步評估腦部、心臟等構造。

有些產科醫師發現,準媽媽在常規產檢,或一般胎兒超音波檢查疑有異常時,也會建議進一步做「高層次超音波檢查」,更能詳細檢查胎兒及器官細微構造,但這個部分約需自費2000元。

胎兒超音波雖可幫助醫師了解子宮內的胎兒,早期診斷,但絕非萬能工具。影響醫師對胎兒評估的外在因素很多:準媽媽的肚皮脂肪厚度、羊水量是否足夠,或胎兒姿勢,甚至超音波本身的種類及機器好壞等,都會造成超音波檢查的盲點。

而且,超音波無法取代羊膜穿刺。對於唐氏症或其他染色體異常的胎兒疾病,超音波無法診斷出來。此外,胎兒的智商、視力、聽力等生理功能及身上有無胎記,從胎兒超音波檢查亦無從得知。

其它限制,像是檢查時,胎兒緊握拳頭,則手指頭的完整度就較難看出;肛門或心臟方面較小的病灶,如:小的心室中膈缺損、動脈狹窄及開放性動脈管等,也不易偵測出來。而胎兒呼吸、腸胃道異常等,如:肺部發育不良、氣管食道?管、無肛、臍帶打結或尿道下裂,亦較難看出。

胎兒超音波檢查,篩檢出異常的準確度雖可達60至80%,但其敏感度和專一性仍有其限制。它不能診斷出所有的胎兒畸型,這點需要準爸爸和準媽媽們深切體認。(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