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去年起推動「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方案」,截至今年6月,累計服務逾40萬人次,異常率約6.3%,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為儘速提供有發展遲緩疑慮的孩童所需的服務,聯合評估中心已增加至88家,且為提供偏鄉地區篩檢資源,國健署持續訓練幼兒專責醫師以提供服務。
吳昭軍指出,「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方案」去年7月1日上路,提供未滿7歲兒童6次發展篩檢服務,針對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認知及社會發展等評估,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已有超過2600位兒科、家醫科及幼兒專責醫師參與服務,總計完成40萬2594人次篩檢。
逾2600醫師參與服務
吳昭軍說,為協助有疑慮的孩童及早接受後續協助,聯合評估中心(簡稱聯評中心)量擴大至88家,其中17家是重點醫院,不能拒絕掛號。另發現疑似個案後,30天內要完成聯評中心初診掛號,確認有聯合評估需求後45天內要拿到報告,去年達成率都已有90%以上,今年希望進一步提升至100%,聯評中心也對偏鄉地區提供外展服務,地方政府也對就醫有困難的家庭提供車程補助等因地制宜的協助措施。
麥建方小兒專科診所醫師麥建方則分享,先前有一位4歲女童小安(化名)出現情緒起伏大、學習時容易失控的情況,且走路時常跌倒,媽媽擔憂是情緒相關問題,經過發展篩檢發現,粗大動作與精細動作表現落後,尤其單腳跳、剪紙與畫圖項目表現不佳,轉介到聯評中心後,確認除動作發展遲緩外,還有嚴重視差造成的立體視覺障礙,影響了小安的空間感與手眼協調能力,經過視力矯正、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後,情緒與各項活動都明顯改善。
篩檢異常率約6.3%
馬偕醫院兒童發展暨早期療育評估中心主任陳慧如提到,進入到聯合評估的都是層層篩選後,嚴重度高的複雜遲緩個案,45天對於聯評中心「有點壓力」,近期越來越多醫師、治療師、心理師外流至診所,若未來人才流失的情況未能改善,未來可能再出現塞車的情況,希望政府多提供協助與給付,讓更多醫療人員願意投入相關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