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搜尋

5旬婦膽囊炎 螢光攝影輔助手術助康復

2025/07/10 05:30

▲民眾若出現持續數小時的右上腹痛,特別是進食油膩食物後症狀加劇,有可能是膽囊炎,應儘快就醫檢查;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民眾若出現持續數小時的右上腹痛,特別是進食油膩食物後症狀加劇,有可能是膽囊炎,應儘快就醫檢查;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

53歲胡姓婦人,近來持續出現右上腹疼痛,疼痛感甚至輻射至背部,並伴隨頭暈、頭痛等症狀趕緊就醫,經安排影像檢查發現膽囊發炎並合併膽結石,確診為急性膽囊炎,因同時患有慢性疾病,且發炎情況嚴重,討論後為她安排進行自費的「螢光攝影輔助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手術順利完成康復,讓她開心終於不再腹痛了。

靛氰綠顯影劑 點亮手術地圖

長安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劉中祥表示,傳統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雖為常見術式,但急性發炎時膽囊周圍組織常有水腫與沾黏,加上膽道構造變異多樣,手術中仍有約0.3-1.09%的總膽管損傷風險,可能導致阻塞性黃疸、肝功能衰竭,甚至需進行換肝手術,因此術中正確辨識膽道結構,是手術安全的關鍵。

劉中祥指出,為提高手術精準度,醫療團隊採用螢光攝影技術,術前施打無毒、可代謝的靛氰綠(ICG)顯影劑,藉由專用設備可即時在手術畫面中清晰辨識膽管走向。這項技術就像為外科醫師點亮一張手術地圖,即使在組織發炎或沾黏的複雜情況下,也能顯著降低誤傷風險。

統計發現,ICG螢光技術能將膽汁滲漏風險從2.02%降至0.43%,整體手術併發症發生率明顯下降,並能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並降低轉為開腹手術的機率,尤其在急性膽囊炎等高風險病例中效果尤為顯著。

▲劉中祥醫師說明ICG螢光技術能將膽汁滲漏風險從2.02%降至0.43%,整體手術併發症的發生率明顯下降。(記者陳建志攝)

▲劉中祥醫師說明ICG螢光技術能將膽汁滲漏風險從2.02%降至0.43%,整體手術併發症的發生率明顯下降。(記者陳建志攝)

劉中祥提醒,膽囊炎的典型症狀包括右上腹痛(可能延伸至背部或右肩膀)、噁心嘔吐、腹脹食慾不振等。民眾若出現持續數小時的右上腹痛,特別是進食油膩食物後症狀加劇,應儘快就醫檢查。膽囊切除後,可正常生活,僅需注意飲食清淡,即可避免復發,恢復健康生活。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