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瑄惠
在許多新手爸媽的育兒過程中,可能聽過一種說法:「寶寶愛哭會容易得疝氣。」這個說法廣為流傳,但真實性如何?什麼是疝氣?
臨床上常遇到的是「臍疝氣」和「腹股溝疝氣」2種,其中「臍疝氣」是因為臍帶周圍的腹壁肌肉仍較脆弱,造成腸子從肚臍鼓出成小球狀,大部分的臍疝氣隨著寶寶長大都會自行閉合。因此文章主要討論的是另一種「腹股溝疝氣」。
多數是因腹鞘狀突先天未閉合
腹股溝疝氣絕大多數是因腹鞘狀突(俗稱的疝氣袋,位於腹腔與陰囊之間)先天未閉合,導致寶寶在哭鬧時,腸子組織掉到下腹部或腹股溝形成腫塊,這種情況在早產兒和男嬰中較為常見。所以寶寶並不是因為愛哭導致疝氣,而是有個先天未閉合的通道,因為哭才被發現有疝氣。
大部分嬰兒腹股溝疝氣的主要症狀是不痛的腹股溝(鼠蹊部)腫塊有時可延伸至陰囊或陰唇,冷靜休息睡覺時會縮回腹腔,常會在施打疫苗健檢時,經由兒科醫師檢查確診;也有部分是父母幫孩童換尿布或洗澡時,觀察到鼠蹊部有異常膨出;少數脫出的腸子有嵌頓缺血的情況或阻塞才會有明顯不適的症狀,可能以哭鬧不安、嘔吐、合併鼠蹊部無法推回的腫塊表現。
疝氣是新生兒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雖然大多數情況不會對寶寶造成直接威脅,但嵌頓疝氣可能導致危險併發症。
由於寶寶在1-2個月大會進入嬰兒啼哭期,但若哭鬧不休,難以安撫,或是疑似下腹部腫塊,請帶給兒科醫師確認檢查。
疝氣是一種常見但可治療的病症,早期發現和適當處理是關鍵。所以「愛哭」不會造成腹股溝疝氣,而是「哭哭」讓疝氣被我們發現喔!
(作者為育禾婦幼中心小兒科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