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
台中50歲林先生是B型肝炎帶原者,平時固定在診所抽血檢查追蹤,多年來數據正常,日前因血液中肝癌的腫瘤標記指數異常,轉介至醫院安排腹部肝臟超音波檢查,赫然在肝臟發現3公分大腫瘤,已是第2期肝癌,醫師提醒B型肝炎患者,要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避免小病拖成大病。
除了抽血 還要做超音波檢查
亞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陳家禹表示,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必須要透過各項檢查才能得知健康狀況,尤其慢性B、C型肝炎患者更是肝癌高危險群,除了定期抽血檢查肝發炎指數、腫瘤標記外,更要定期透過腹部肝臟超音波檢查追蹤,才能找出微小的病灶。
陳家禹表示,這名林姓患者從小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平常一段時間就會到診所抽血檢查,多年來數據正常,因此並沒有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直到最近驗出甲型胎兒蛋白數值升高,安排腹部肝臟超音波檢查才發現肝臟已有一顆3公分腫瘤,確診為第2期肝癌,接受電燒治療消除腫瘤,目前已恢復健康。
B型肝炎患者抽血時會檢查血液中GOT及GPT的濃度,是肝發炎指數的評估指標,以及血清中的甲型胎兒蛋白,作為肝癌的腫瘤標記,但指數正常並不代表肝臟沒有問題,仍須搭配腹部肝臟超音波檢查,才能更加精準。
陳家禹解釋,僅靠抽血檢查可能會忽略2公分以下的小型肝癌,有少部分病人甲型胎兒蛋白數值不會升高,但肝癌細胞的生長速度快,每3個月就會長大1倍,等到出現症狀時,往往已經到了肝癌晚期。
陳家禹提醒,肝癌初期大多沒有症狀,患者若是出現疲倦、體重減輕、黃疸、腹部疼痛等症狀時,通常已到肝癌末期,因此B型肝炎患者就算平常抽血指數正常,每半年也必須要定期做腹部肝臟超音波檢查,才能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