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柏賢
打扮時尚、年近40歲的女性病人,進入診間,希望治療她的憂鬱症,她說:「我很想放棄我自己,阿姨鼓勵我別放棄。醫師,這項治療真的可以讓我好起來嗎?」
重複經顱磁刺激術 加藥物可改善
進一步了解病人的治療期待,原來病人的阿姨一年前憂鬱症復發,住院時對所有藥物都沒反應,最後嘗試重複經顱磁刺激術(簡稱rTMS)治療,病情獲得改善,因此鼓勵病人前來評估治療。
病人說,她從第一任婚姻時生病至今,現任先生對她很好,她卻始終擺脫不了憂鬱。
病人評估起來與阿姨一樣罹患難治型憂鬱症,但憂鬱程度相對較輕,病人的身心狀況,其實還深受人格障礙所苦。
她內心極度自卑,對批評非常敏感,在意他人的眼光,能力雖然不錯,但自認太胖而不敢工作,她用催吐瘦身,做過縮胃手術。她的阿姨沒有這些內在經歷。病人的最終診斷是憂鬱症、暴食症及邊緣型人格障礙症。
邊緣型人格障礙症(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簡稱BPD)約佔一般人口的2-3%。典型特徵是關係困擾、情緒失調、衝動行為、非黑即白的思考、恐懼被拋棄、強烈空虛感與自我否定。旁人一句無心的話,就足以挑動他們的敏感神經,引發情緒風暴,其中高達50-70%共病憂鬱症。單用藥物治療他們效果並不好,必須合併心理治療來調適其人格障礙。
至於近年來最受矚目的腦刺激治療法─重複經顱磁刺激術,利用磁場讓大腦組織感應電流,調控大腦迴路,可以治療難治型憂鬱症,是否也對邊緣型人格障礙症合併憂鬱症的治療有效呢?
根據2021年2月的《情感障礙症期刊》(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刊登一篇哈佛醫學院團隊大型回溯性研究,區分邊緣型人格障礙症合併憂鬱症(BPD組)、無邊緣型人格障礙症共病的憂鬱症(非BPD組),結果顯示重複經顱磁刺激術對兩組病人的憂鬱都有療效。
透過心理治療 找出應對壓力方式
針對此位病人的治療,可以用重複經顱磁刺激術與藥物來改善憂鬱,同時教育她認識邊緣型人格障礙,針對人際過度敏感、兩極化思考、被拋棄恐懼、空虛感、衝動等議題進行心理治療,讓她發展出更適宜的應對壓力方式,才能真正有效地改善其憂鬱症。
(作者為鹿港基督教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